2017年09月0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化解餐厨垃圾回收尴尬需政府担当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廖海金

  下午2点不到,负责淮安餐厨垃圾集中回收的工作人员来到淮安某三甲医院食堂,与想象中的一样,他们又来晚了,社会人员正在收集这里的餐厨垃圾。“我们根本进不了后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根据淮安市政府规定,合法回收全市的餐厨垃圾与地沟油,但因为一些餐饮单位与社会上的非法回收人员存在利益关系,导致他们不但要与社会人员打“游击战”,还要提防已签约的餐饮单位“阳奉阴违”(7月18日《扬子晚报》)。

  近年来,餐厨垃圾与地沟油回收不当,流入餐饮和食品行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已成为一种公害。前些年公安机关在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中侦破的特大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曾一度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也让餐厨废弃物回收成为焦点。

  应该看到,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在认识到餐厨垃圾对人体健康和食品行业危害后,淮安鼓励正规企业合理、规范收运处置餐厨垃圾,无疑体现了一级政府的责任担当。

  然而,既然有了正规收处企业,淮安的餐厨垃圾回收为何还是出现正规回收企业“吃不饱”、“游击战”异常活跃的“李逵”敌不过“李鬼”的尴尬现象呢?“我们把餐厨垃圾卖给社会非法回收人员,可以拿到一笔钱,解决一两个人的工资”。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这兴许就是出现尴尬局面的注解。由此可见,持证回收的“正规军”与社会人员的第一个回合较量,显然是输在了“利益博弈”上。此前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类似现象。如此看来,在“餐厨垃圾市场规律”的较量中,“正规军”敌不过社会人员也就不足为怪了。

  毋庸讳言,将餐厨垃圾用来生产生物柴油、沼气等是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的最佳出路。可问题在于,从餐厨垃圾到生物柴油是化学反应过程,其生产成本较高,且工艺又较复杂。而非法提炼地沟油只是经过简单处理生产毛油,且去向不明,不排除回流餐桌或者掺在食用油里出售的可能。据警方在打击地沟油过程中掌握的大量证据显示,使用地沟油炼制毛油的工艺流程,只是简单的水解、蒸馏、分体“三步曲”的物理分离,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餐厨垃圾之所以会重回餐桌等而不能流入到生物柴油等政府希望的领域,充分说明了不是企业不愿意回收地沟油,而是利润水平让他们收不起地沟油。

  诚然,我们不能怪罪持证企业吝啬,不肯出钱收购,因为非法的地沟油产业是暴利的,而正规的回收公司将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柴油等能源,成本不低,利润不高,若在收油时和社会人员进行价格战,必败无疑。从这个角度来看,斩断餐厨垃圾的利益产业链,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在赋予正规企业“收购垄断权”的同时,也要让其能够提供和社会人员大体相当的“收购价格”。也就是说,只有将地沟油作为生物柴油等产品原料的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盈利能力,才能将餐厨垃圾引向“正道”,变废为宝。

  更为关键的是,还应对餐饮企业依法加强监管,比如可以考虑出台强制性规定,要求餐饮企业必须将餐饮垃圾卖给正规的收购企业,同时进一步加大餐厨垃圾管理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回收的“李鬼”。

  有理由相信,只有我们摒弃简单的硬性思维,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等多重手段,从源头抓起,严格监管与市场无缝对接,餐厨垃圾变废为宝也就指日可待了。这也是使餐厨垃圾远离餐桌的治本之举。

  (作者系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