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媛

八月的猛河两岸,绿意中已泛起点点金黄,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
面对今年全县28个贫困村,779户2581人要实现脱贫的目标。阿坝州黑水县发挥产业挑大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党员干部协力帮扶贫困群众实现增产增收,为全县贫困村的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过去了8个月,黑水人创造了怎样的成绩?我们在近日的一次采访活动中找到了答案:28个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为8.3%;28个贫困村均有各自的集体经济;贫困村通村道路预计10月能全面完工;28个贫困村通信网络全覆盖;779户2581名贫困户中。
协力帮扶让特困群众有了家
在黑水县木苏乡日十多村的一片荞麦花海旁,19岁的苏木姐望着由村两委帮助他和哥哥建起的新房,腼腆地说:“我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我们终于有自己的家了。”
一直想要一个“家”,是苏木姐和哥哥若木的愿望。兄妹俩自幼父母双亡,从小就寄人篱下,是村里的特困户。现在,哥哥为了维持生计外出务工,留下苏木姐独自在舅舅家生活。
为了帮助像苏木姐他们一样的26户贫困户尽早脱贫,木苏乡日十多村积极鼓励日十多组村民兰克吾返乡创业,通过“支部+返乡创业人员+经营商老板+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于2016年创建了300亩的日十多村特色水果基地,签订时间为15年,每年流转费用为260元/亩,其中有5亩耕地是流转3户贫困户的。基地有民工需求时,村支部组织不能外出的贫困人员到基地务工,每人每天按100元支付劳务费。这样就让农户得到了土地流转费、劳务费、并学到了果树栽培技术,从而实现剩余土地的再开发利用。
从去年年底开始,“村两委”党员干部还对其中的5户特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书记、村长、会计、组长纷纷筹钱出力,发动全村的亲朋好友帮助苏木姐兄妹异地重建新家,为其他特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和暖棚建设,并为贫困户发放藏香猪45头、凤尾鸡100只。
木苏乡日十多村“村两委”党员干部心里清楚,只有齐心协力帮扶群众,发展产业,才能共同走上扶贫康庄道。
今年,日十多村又种植大黄60亩、羌活60亩、补植核桃80亩,让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加快产业培育促贫困户增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着黑水未来的发展。因此,发展生态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黑水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距离黑水县城2.5公里的芦花镇热拉村,有一大片“开心农场”,这片20亩地的农场今年4月才开始启动,不到半年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3万元。这是24岁的大学毕业生俄木初返乡创业的成果。
俄木初春节回家过年时得知自己所在的村子被纳入了贫困村,今年还必须脱贫摘帽。她和家人一合计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成功帮助村里脱贫。
俄木初结合村里的地理优势,将网络上的“开心农场”搬到了现实生活中,她流转了20亩土地,以认领的方式租赁给黑水县的居民,每10个平方米的土地租赁费用80元/年,认领人可以自己种蔬菜,也可以请她帮忙免费打理。这种“开心农场”的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当地居民的青睐,目前,“开心农场”已认领土地4250平方米。
“通过开心农场,既让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就地务工两种方式增加了收入,也实现了我创业的梦想。”俄木初说,这只是开始,未来她还打算围绕开心农场发展藏家乐,销售黑水的藏香猪、凤尾鸡、蜂蜜等土特产,让“开心农场”做大做强。
记者在黑水采访时了解到,黑水县抓住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现代林业示范县”机遇,加快生态产业培育,今年发展生态蔬菜2400亩、特色水果402亩、凤尾鸡2.38万只、藏香猪4654头、黑水中蜂2500群、早实核桃1397亩、中药材3500亩;提升改造14个生态农业示范园,新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2个;培育50户旅游接待户、64家星级农家乐,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00元。
发展集体经济助力攻坚脱贫
黑水县晴朗乡知尔村则依靠发展集体经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果显著,于2016年实现脱贫摘帽。
2016年前,知尔村无任何集体经济,去年发展了藏香猪养殖场和牦牛养殖场2个村集体经济。藏香猪养殖场有种母猪56头,种公猪5头,承包给贫困户若基他管理,政府出资负责培训若基他藏香猪养殖技能,若基他在保证原有种猪基数的情况下,每年为村集体经济上缴3万元发展资金。通过一年的发展,知尔村藏香猪已从一年前的61头发展到400余头的规模,预计年底可突破500头。在销路方面,通过政府主导和养殖户自身渠道,已售出商品猪68头,种母猪10头,若基他也有了6万余元的收入。
脱了贫的若基他,干事能力也得到了激发。若基他表示,下一步将建立知尔村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殖,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利用黑水藏香猪的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牦牛养殖场的68头牦牛,则由村集体出资聘请小仁木扎西为牦牛养殖管理员,每年支付管理费用1.5万,现目前正在发展阶段,预计3年后可见成效。
今年,知尔村又以订单农业的方式推广种植无筋豆50亩,覆盖全村30余户,其中包括贫困户仁青、甲干亚2户,按照保底1元/斤的收购价格,现已实现经济收入10万余元。
昔日仅靠种植传统农作物生活的村民们,如今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种上了青脆李等特色果树,种上了中药材、生态蔬菜,家家户户搞养殖,藏香猪、凤尾鸡成了知尔村的特产,村民们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6年,该村经济收入达到236万。
今年黑水县在产业扶贫上又投资5061.76万元,建成3个生态农业示范园、5个农业生产基地、4个畜牧养殖示范园和4个禽蜂产业基地,并认真落实农牧民增收县委书记和县长责任制,全县农牧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上半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91元,同比增长10.99%。
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的根本之策,实事证明,黑水以产业带动走出了一条扶贫康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