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永志 饶家豪 张野 尹静

安全管理人员作业现场做检查记录
今年7月中旬,随着新疆油田公司《2017年度准噶尔盆地南缘南安集海背斜二维地震采集工程》的正式敲定,川庆物探山地分公司千余施工作业人员,顶着炎夏的熏风热浪开拔工区,拉开测区新一轮油气大勘探的序幕。
8月中旬,记者一行走进施工作业现场,如火如荼的勘探大场面令人震撼;而更让人洗礼心灵、净化灵魂的,却是在工地上耳闻目睹的那一件件小事。
冰镇西瓜劳钻工
“施工一开始就很热了,施工赶早不赶晚,我们都每天是早上5点半就起来,吃了早饭就上工地。”
“那些钻工一天在工地上好累喔,机组专门买回西瓜,上午先把矿泉水在冰柜里冻成冰,再把西瓜洗了和冰冻的矿泉水一起放在水桶里冻起。”
“每天下午两点过,是工地上气温最高的时候,我就把瓜送上工地,让钻工们吃了解下暑热。下午天气太热,收回驻地,就不出去了。”
这天13时,离安集海河不足100米的铁马钻机施工作业现场,记者见到作业组长周志刚,这个项目施工他带了6台铁马钻,5台履带钻。其中1台铁马钻正在11K3线上施工,记者现场查看已经打好的1954.5井,井口标签填写该井设计井深22米,实际打了22.5米,自检22.3米。这天早上出工后已打了5口,记者造访时正打第6口,据介绍在这个线段上一天下来可以打10多口井。
周志刚说他今年54岁了,1979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机场。川渝探区,西北内蒙、新疆都干过。今年已经打了8000多口井,其中阜康项目4400口,四棵树项目3000口,这边任务是2000多口,已经打了600口。川庆物探北疆片区钻井经理周兴国介绍,南安集海项目安排山地多功能钻34台,铁马6台,履带5台,共45台,到目前已打出5000多口。项目的变质岩800多口,井很难打,一天只能打1-2口,钻井项目施工计划9月中旬结束。
与周志刚的谈话又转到每天为钻工送西瓜的事。
“嗨,干活的人,一定不要亏了他们!”周志刚这样说道。
现场开瓜待宾客
“来来来,吃西瓜!”这天来到毛启坤、赵大兵机组已是下午4点半。他们在一个山坳里的平缓地段搭建了两顶帐篷,这就是1台钻机5名施工人员的野外临时驻地,已经搬过来两天了。
西瓜是刚从山外面送进来的。说话间机场炊事员已把一个瓜切好,毛启坤和赵大兵十分热情地叫大家吃西瓜。
开始偏西的太阳淫威不减,山野里工地上热浪滚滚。大家吃着西瓜都说这瓜好甜。炊事员接着又拿出一个瓜去帐篷外的水袋打开水龙头洗干净切开,这第二块西瓜吃下去,一天来在工地上奔波的暑热一下子消了许多,心里顿感十分惬意。
随行的第十项目部副经理师云,每到一个作业班组就仔细检查安全环保工作。他先检查了搁放帐篷外的灭火机,看了没有什么问题后,又检查生活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在离营地10多米外警示绳边,摆放着一大一小两个垃圾桶,垃圾桶里套上了专用黑色塑料袋,里面已经放了些生活垃圾。他说过去的生活垃圾,一般都是找一个离营地较近的地方挖坑,离开时就深埋。现在有新要求了,要装袋送到外面的垃圾场处理。此时想起在周志刚铁马钻施工现场采访时,操作人员还在钻机左后轮下面垫了一床约1米多宽、2米长,外面包了一层布的棉絮,说是用来防止漏油污染土地。周志刚说打5-6口井就要换一床,这个项目下来要换100多床这样的棉絮。
离开营地翻过两个小山梁就是钻井作业现场。机组这天正在2线的山顶部施工,毛启坤说这天已经打了1口井,所打的线段是砾石区,井很不好打,一天就只能打一两口。他和赵大兵带的几台钻机专打困难井段,一条线上频繁搬家。就在山下面还有11口,这里的20多口打完了还要搬下山去打。
站在山头眺望测线的东南方向,远处北天山绵延起伏的山下,是准噶尔盆地南缘南安集海二维地震勘探施工测线穿越的地方。 500多平方公里的测区内,钻井轰鸣,测点延伸,资料采集的炮声不断。截至记者发稿时,项目测量施工已提前圆满结束,钻井作业过半,资料采集已完成一批工作量。整个项目施工可望于9月下旬全部结束。
(尹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