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在京召开的《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宣贯会上获悉,在经过两年多的专家起草、反复论证、征求意见以及修改完善后,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已于今年5月31日正式批准发布了这项标准,并将自9月1日起施行。业内认为,随着该国家标准的出台,以往由于缺乏行业准入规则和规范监管措施等原因而出现的行业乱象将受到严格规范。
据标准起草部门、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高,传统的居家坐月子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专业的母婴保健服务、月子护理机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2016年1月1日我国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后,月子护理机构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蓬勃发展,出现井喷式发展。月子护理机构从2000年的几十家,发展到目前的4000家以上,母婴保健行业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
据业内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母婴保健服务机构数量超过4000家,其中仅月子会所数量就有3000家以上。同时,月子会所和产后康复的营业规模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行业准入规则和规范监管措施,在行业中浮现出诸多问题,部分机构行业素养欠缺、缺乏常态管理,不仅没有对母婴形成帮助,甚至还对母婴身心造成伤害,严重损害了行业信誉,也对行业的服务质量及运营安全形成挑战。这其中的典型一例,就是201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杭州某些月嫂中介公司,母婴护理行业的从业人员只要交钱,不用参加培训就能办理月嫂上岗证等。
(余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