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5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回味高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刘传俊

1.jpg

  1977年深秋,在煤矿当掘进工的我收到父亲鼓励我参加高考的来信。我暗下决心为之一搏。然而遗憾的是上中学时开设的科目不全,有的连课本都没有。

  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了,我心急如焚不知所措。白天干一些杂务活儿,晚上挑灯备考。只要听说哪个学校晚间举办辅导讲座,抓一块窝窝头就跑。讲座上人头攒动,有时连个下脚的地方也很难找。拿几张纸片,记一些只言片语,回家再慢慢消化。有些知识从未接触过,老师一再强调“重点”,仍感茫然。偶然的机会,我从同去听课者中借到部分政治复习资料,如获至宝。在只有两天的借阅时间里,“黄生借书”般废寝忘食地抄写。我将时间利用到了极致,能“复习”到深夜。实在太困了,就舀盆冷水猛捧几把快速洗洗脸,以刺激昏昏沉沉的大脑。有时,甚至拿着书就睡着了,数学公式仍在脑子里蹦跳。

  1977年冬日的阳光格外灿烂。我和全国众多考生怀揣共同梦想,在同一时刻涌入考场。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我选择的是《我的心飞向了毛主席纪念堂》。先打草稿,而后誊在卷子上。当监考老师宣布时间还剩几分钟时,我还没有誊写完,急得手指尖发麻。索性脱掉棉袄披在身后椅子背上,潦潦草草飞速地誊写完最后一句,铃声响了,老师收走了我的卷子。此时,我才踹出一口气,像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完成了一个优美动作般舒畅。

  考数学时,第一道公式题我就用了一半时间,直到老师说时间还剩一小时,我才恍然大悟。一心想把那道题做出来,却忘了飞逝的时间。史地卷子里有一道“黄河为什么是地上河”的问答题,我却南辕北辙地答成了西北部的“潜河”,成了心中永远的疼。

  等待录取的日子是难熬的。忽一日,初选通知下来,让我去体检。体检时,一大夫用听诊器听了我两次心脏,我怀疑身体有病,回到家就哭了,不思饭食。心想,如考试成绩不理想,翌年可再考,一旦身体有病,恐怕此生再也与大学无缘了。

  1978年春的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当看到了那张录取通知书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了一遍又摸了一遍……

  报到那天,敞篷大卡车载着携带行李的我们,向学校所在地驶去,道路两边已出齐穗的麦子,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致意。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四十年啦,整整四十年啦……”现今,几位同窗好友相聚,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如此感慨。望着对方染霜的两鬓、皱纹纵横的脸庞,分明看清了自己当下的模样。那是高考在中国断档11年后恢复的第一次高考。距今,已整整四十个年头。倘若没有四十年前那次高考,如今自己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