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解码中江绿色发展的“加减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肖开封 顾朝飞 童登俊

  近日,有网友微博爆料“中江县一家制木厂每天排污气味难闻……”德阳中江县环保部门闻讯而动,经过调查,发现该制木厂的废气排放存在除尘设施落后、排污措施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当即向该公司下发整改意见书,责令其停业整顿,须待整改完成通过监测站采样检测达标后再恢复生产,处理结果赢得网友齐声“点赞”。

  2017年,总投资达7715万元建设的中江县生活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该垃圾处理厂设计垃圾有效库容220万方、日均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到250吨—400吨。

  近期,中江县环境监察大队和县公安局环境犯罪侦查大队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开展了“利剑斩污”专项执法行动,形成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已立案20件,查封企业3家,停产整治2家,强制断电散乱污企业29家,适用行政拘留案件4件6人,作出处罚决定14件,处罚金额78万元。

  这只是中江向环境污染宣战,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一个缩影。德阳中江,一个农业大县,曾经的化工产业给这里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影响。而如今的中江,目之所及却蓝天碧水,城市里街道开阔、市容整洁,乡村里瓜果飘香、游人如织,展现出一派川西平原的美丽画卷。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须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德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中江县委书记周新指出。

  中江,这个农业大县在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中,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为指引,自加压力,创新方式,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做减法:运用“整治”画笔 绘出碧水蓝天

  针对《德阳市贯彻落实四川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对中江环保工作提出的18个问题和自行梳理的7个问题,紧盯突出问题,清堆场、搬渣山、治黑水……截至目前,25件环保问题已整改落实13件。

  7月10日下午3点,烈日当头,室外温度超过35摄氏度,沿河树林的蝉鸣一声高过一声。划船的张大福腾出一只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又左一篙右一篙地向河心划去。左手划竹篙,右手用网子捞河面漂浮的垃圾,驾轻就熟。自从成为中江县清河乡的巡河员,62岁的他再没有了中午“眯瞌睡”的习惯。张大福从小就住在河边,在浅滩里摸鱼捞虾,“全乡10个村有8个村都靠这条河生活,它是正儿八经的母亲河。”这条名为“清溪河”的河流全长8公里,与另外的石碑河、响水滩河等河流养育着周边村民。

  但十几年前,清溪河开始长出水葫芦,后来河道被“霸占”,加上沿岸建了几家养猪场,污水直接排到河里,水葫芦疯狂繁殖,越长越茂,把河道挤得一点儿水色都看不见。

  河里见不到水,该怎么办?老张自己也曾想过,没有解决法子。从去年开始,老张看到道路边新增了不少环境保护的标语,广播里也在播放着“三大战役”之类的内容,渐渐地发现,几家制造污染的工厂作坊开始关闭整改,整改行动还颇为大。

  “突然有一天,村支部书记找到我,说准备找个水性好的人当巡河员,负责长期打捞清溪河里零星生长的水葫芦和漂浮垃圾,我直接就答应了。”如今,清溪河重见清澈,张大福看到不少外地人闻名前来钓鱼,他打心底里欢喜:“清溪河应该继续像它的名字一样,像溪流一样清澈,我们的工作只是还原它本来的面貌。”

  在河道水葫芦治理方面,中江县水务局安排专项资金,将治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乡镇,要求抓住有利时间节点,科学组织打捞。打捞过程中,除人工打捞外,清河乡等乡镇还在河道内投入机械化打捞设备治理水葫芦,通过专业的船只自动化地聚拢、打捞、滤水,将水葫芦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再利用,有效杜绝了二次污染。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县23条主要河流、67座中小型水库的350万平方米水面漂浮物打捞。

  此外,中江县河长制实行双组长制,县委书记、县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和县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县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县长担任总河长。“四大班子”负责人分别担任县内15条主要河流的河长及5大主要水库的库长。

  “河长制的推行是一个系统化的综合工程,现在还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河长制向纵深发展,为维护中江河库“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河长加巡河员,中江发动了一场治污的全民行动,围堵、化解环境污染,给污染源“消肿”。

  在河长制之外,中江在污染源上做着减法。近期,中江县环保局分析了影响中江空气质量的因素,科学制定了实施措施,县城乡综合管理局加大了城区餐饮业油烟整治,下发整改通知640余份,取缔露天烧烤30余处,加强了街道清扫,增加了道路洒水频次,加大了对垃圾露天焚烧巡察力度;县住建局按照建筑工地扬尘监管的“六个100%”要求加大了对建筑工地监管;县交通运输局、县城乡综合管理局进一步加大车辆运输扬尘整治力度;县公安局也加大了对老旧车辆和黄标车的淘汰,今年共淘汰247辆,县经科局牵头组织企业实施燃煤锅炉改造并已完成了20余吨燃煤锅炉改造,使中江县空气质量近期得到了改善。

  做加法:向绿色发展转型 建设生态家园

  绿色发展,一方面对污染源做“减法”,另一方面更要从思想观念、产业布局等大做“加法”。

  中江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 坚持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街道、美丽社区、美丽工厂随处可见。

  刚刚获批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的中江县仓山镇,在拥有美丽底色的同时,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古乐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将古乐文化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在此之外,中江也在环保产业上做起了“加法”。“经开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已经通过上级部门审批,设计单位正加紧开展相关工作。同时,我们已完成了进场临时便道的施工……”中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韩文明介绍说,管委会将在会商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城管执法局及相关乡镇的基础上,主动担责抓落实,认真组织园区对突出环保问题治理工程的实施,打好园区环保“三大战役”。

  目前,包括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在内的5个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与此同时,32个污水处理厂及34个管网全面启动。4月上旬,在中江县城东门口,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对污水沟渠的改建进行施工。

  此外,中江还自加压力,把环境保护领域的纪律监督作为全县“四大”重点常态化纪律监督之一,每月由县纪委统一派出“4+x”专项督查组深入各乡镇、县级有关责任部门,采取县纪委统一调度、临时组队、随机抽查、不打招呼的突击检查方式,专项检查乡镇和各有关县级部门落实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河长制”“继光水库取缔网箱养鱼”“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年度环保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如今的中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街道、美丽社区、美丽工厂正在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