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白酒来说,这里的淡季似乎更漫长……毫无疑问,青岛的啤酒太过强势,甚至红酒的消费基础可能都高于白酒,而这样的市场特点,也给了众多白酒企业平等的竞争机遇。
■ 李森
对于“最美岛城”青岛来说,今年的啤酒旺销季早已拉开帷幕,据说青岛人眼里只有两种酒:一种是啤酒,另一种叫“其他酒”,而啤酒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厂啤酒”,另一种是“其他啤酒”,这足以看出这座城市对啤酒的特殊情感。
对于白酒来说,这里的淡季似乎更漫长……毫无疑问,青岛的啤酒太过强势,甚至红酒的消费基础可能都高于白酒,而这样的市场特点,也给了众多白酒企业平等的竞争机遇。最近记者走访了青岛多位经销商,听听他们都是怎么谈论现在青岛白酒市场的吧。
颠覆传统认知的特殊性
★“是我们这一批人让青岛流行起了喝高度酒”
“因为生意原因经常全国各地跑,特别是四川,因此习惯于川酒以及高度产品,而那时低度酒还是山东市场的绝对主流”,青岛商人赵总常年往来于各个城市之间,他们这辈人作为白酒主流消费人群,多是在当地各行业拥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在此基础上青岛的高度酒饮用氛围被建立起来。
去年新浪大数据显示,山东省喜欢喝50度以上高度酒的人占70%以上,而喜欢喝40度以下的仅占5%,可见之前山东人爱喝低度酒的趋势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
记者了解到,本地琅琊台的高度酒、原浆酒一直以来在青岛拥有一批忠实消费者,而一款度数高达70度的“原酒原浆”产品更是被多次提及,其110ml,98元的零售价可谓小酒中的奢侈品。
如今在很多青岛人的认知里,“真正的好酒都是高度的”,在家里自饮或者是和朋友聚餐小酌,多会选择高度酒。但在社交场合,出于礼仪和面子观念,豪迈的青岛人则会乐意选择低度酒,通过“大口吃菜、大杯喝酒”显示出好客与热情。
机会与局限
★“这里的促销旺季只集中在传统节日”
每年年末是白酒的销售旺季,青岛自然也遵循这一规律。虽然冬天的青岛虽然保持着较高的啤酒饮用量,但白酒终于迎来短暂的旺销时期。品牌的繁杂让青岛每年的年末促销变得异常“精彩”与激烈。
国庆、中秋、春节几个大节期间,平时看起来对白酒不太感冒的青岛人则来了热情,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等高端产品出现热销局面,而在50-150元价格带,则成为外来品牌和本地品牌角逐的主战场。
消费者多针对优惠力度和外在包装来寻购年货,对于很多家庭而言,白酒的礼品功能和节日宴请属性在这时被最大化。平时可能都不沾白酒,但一到年末的家庭聚会,公司聚餐缺了白酒就似乎不完整了。
山东人对家庭观念的看重,也是白酒在年末聚餐时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春节,家里的晚辈们都得恭恭敬敬地给长辈们敬酒,相互祝福,这基本上是我一年仅有的几次喝白酒的场合”,一位在外企客服部上班的白领小陈告诉记者。
破局与未来
★“让更多青岛人喝白酒,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口感”
张总的儿子今年29岁,但几乎不喝白酒,白酒面临的消费人群的更迭换代问题,在青岛更为严峻。
“根深蒂固的啤酒饮用环境,红酒产品的地理优势和消费氛围,以及随城市发展而日益延伸的洋酒文化,都让白酒在年轻人群中难以获得关注度”,张总解释道。一般来说,酒企要和年轻消费群体实现交流,首先想到的是“降度”,从口感上形成亲近感。比如琅琊台针对年轻消费者推出了小青白系列低度白酒,而刚刚进入青岛市场的全兴“球兴”系列产品也是主打目前比较流行的45度。
但要实现深层次的改变,还是得从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上下功夫。在四川,很多时候吃烧烤的年轻人除了吹几瓶啤酒,还会随带喝一两瓶小酒,这就是消费习惯问题,而在青岛的海鲜大排档以及众多路边摊上,用餐者还是会比较专一的喝啤酒。
“你想想,要是啤酒街上有一半的消费者能够顺带喝点白酒小酒,我手里的牛栏山、小刀、红星二锅头还愁销量吗?”位于青岛登州路附近的酒水批发商倪老板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