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润
近年来,中国仓储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2017年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仓储行业总体发展平稳,在冷链物流、城乡配送、跨境电商、危化品仓储、中药材物流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绿色包装、新能源车等新技术也逐步推广应用。
不容忽视的是,在仓储业平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以下简称“中仓协”)秘书处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当前仓储设施供给与实际需求缺乏有效对接、仓储设施布局没有统筹考虑城市功能配置要求、仓储设施用地难以保障等问题突出,应引起重视,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予以解决。“首先不得不面对的是仓储设施供给与城市实际需求缺乏有效对接。”该负责人表示,一方面,人口聚集度较大、产业发展较快、流通业较发达的城市,仓储设施普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特征不明显的城市,仓储设施相对过剩,仓库空置率偏高。例如,北京、上海、厦门、广州等城市的仓库利用率高,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仓库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营,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一库难求”的局面,而哈尔滨、银川、西安等地区的仓库则明显过剩。
从城市整体功能配置看,一些城市仓储设施体量很大,但是满足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特别是满足未来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益生产等协同制造要求的仓储设施明显不足。外向型经济较发达的部分城市中,与国际中转集拼、大宗商品交易、全球采购分拨等航运、商贸物流配套仓储设施缺口较大。此外,多数城市在规划发展过程中,将大量仓储设施集中布局在交通枢纽附近地区,在实际运营中造成车辆集中、交通拥堵,导致整体效率下降。
同时,低端不合规仓储设施仍然存在,高端标准化仓储设施缺口较大。未经备案或未经验收就投入运营、“五证”(建设规划许可证、开工证、土地证、房产证、消防验收证)不全的仓库仍然存在;需要改造升级的老旧仓库仍占有一定比例;新建仓库还存在结构与功能配置不符合相关建设标准、不适应现代物流需求的情况,如有些仓库没有配备相应的车辆通道与作业场地,存在较大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