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出来的鼎峰龙竹酒
■ 王玉娇
竹子与酒,原本是毫不相干的,然而,生长在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的马演光却把两者完美结合起来:将上等的粮食酒浆“种”进竹节,同竹子一起生长,经过三年时间的自然酝酿,甘甜可口的鼎峰龙竹酒就“种”出来了。
鼎峰龙竹酒有生命会呼吸的生态竹酒
鼎峰龙竹酒酿制原料包含了苦荞、大麦、糯米、高粱等七种粮食,每一种原料均选自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经过复杂工序酿造成原浆后,再通过高压微创技术注入正在生长的竹子内,任其生长发酵制成活竹酒。
微创注入时,工作人员会根据竹子大小留出10%空间,这样能让酒更好的在竹子里发酵,吸收竹子本身的微量元素——硒、竹叶黄酮、竹叶多酚、竹叶多糖、竹纤维等。酒竹共融,二次发酵,品质和口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每批酒都种好以后,还得用彝家人独有的蜜蜂蜂巢蜡把微创造成的洞口堵住。随着时间流逝,生命力旺盛的竹子会把蜂蜡挤出体内,竹子恢复原有的光滑完整。
品竹酒也是有讲究的,要用专用的小木头锤子轻敲竹节,首先会飘过来一股龙竹的清香,充满山野之气,直到敲破一个小孔,随即酒香溢出,慢慢将其导入酒杯,只见酒体流金,浅琥珀色的竹酒晶莹剔透、馥郁诱人,难怪国家品酒师陈开宴先生品过此酒后感言:“永平活竹酒,竹子里种出来的酒,有生命会呼吸的酒。”
竹子是植物界功能因子最多,搭配最合理的天然营养库。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竹的药用价值和药效就有了系统的认识。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竹叶的保健作用。
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鼎峰龙竹酒业有限公司还不忘传承永平民族文化,他们为竹酒系列产品精心设计了竹筒酒瓶、编织酒瓶、竹制酒盒等特制外包装,并运用了图案雕刻、彩绘等美术工艺;体现了酒的实用、观赏性以及收藏和纪念价值;产品以竹质包装为载体,以酒类、食品为内涵,以饮食、服饰、民间艺术、风土人情为表征,极大限度的将竹文化、酒文化、食文化、民俗文化完美结合。
彝乡好青年 创新发展勤劳做
成立仅两年,鼎峰龙竹酒业有限公司已取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两个国家注册商标,现有在岗职工20多人。公司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逐渐拓展出一条“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合作伙伴”的创新之路,获得省内外载誉无数的同时,还帮助周边三个村委会、近3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脱贫致富。
就是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企业,你能想到他的创始人是一位年仅24岁的彝乡青年吗?
这位名叫马演光的年轻人,是地地道道的永平人,他心系理想、敢闯敢干,受到家乡龙竹的启发,于2015年3月创立了大理鼎峰龙竹酒业有限公司。创路之路艰险坎坷,起初他只是简单地把酒灌到砍下来的龙竹里,密封、埋入土中,结果失败了;后来,他又试着把灌了酒的龙竹存到水泥窖里,结果口感不好,还是失败了。在浪费了几十吨酒后,他终于想出了好办法,就是通过高压微创技术,把酒注入未长成的龙竹中,任其生长发酵,但什么时候割下、如何注射,对于没有经验的马演光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时间短了不行,酒无法和竹子完全融合;时间长了更不行,酒色会偏红,没有酒的味道甚至会变成水。
当然,除了储存时间的长短,气候、雨水、光照也对酒的色泽和口感有极大的影响,经过长达4年多的摸索、实验,马演光终于得出了一整套的“酿酒经”,我们今天也才能有幸品尝到如此美味的竹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