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简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全国首部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标准获通过

  近日,上海市邮政管理局组织召开《上海市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专家评审会。由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研究机构及骨干企业组成的专家代表参加评审。

  会上,标准编制单位全面介绍了《标准》编制工作的开展步骤、资料来源、调研情况、数据测算依据等,讲解《标准》中术语和定义、设立要求、功能布局、场所涉及、设备设施、作业规范、安全管理、理赔与免责等八部分内容。

  评审专家审议认为《标准》框架结构合理,研究充分,符合编制要求,是全国首部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标准,《标准》的制定符合上海市快递业末端建设的实际和趋势,对提升上海市快递末端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引导和规范快递末端服务、探索“互联网+”快递创新实践、促进快递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提高社会有限资源运行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上海市邮政管理局下一步将认真梳理总结专家的意见建议,深入修改完善《标准》内容,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规范上海市快递业发展。(李强)

  

  《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出台 

  日前,《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GB/T31080-2014)国家标准是由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作为技术归口单位,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上海海洋大学等单位共同组织起草,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基本要求、接收地作业、运输、仓储作业、加工与配送、货物交接、包装与标志要求和服务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适用于鲜、活、冷冻和超低温动物性水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冷链物流服务。水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可参照执行。

  李胜副秘书长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当前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标准制定的背景。他表示,2015年我国水产品产量6900万吨,比上年增长3.5%。水产品冷链潜在物流总额为3397.8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0.34%。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内在品质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急需建立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以使水产品冷链物流规范、快速发展。

  在今年8月份举行的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峰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介绍到,2015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额超过3.6万亿元,冷链物流潜在收入达1800亿元。全国冷库总保有量为3710万吨,折合9275万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达到9.34万辆。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经过几年发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崔忠付在发布会上说,中物联冷链委和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峰会”于8月25日在牡丹江市举办,这是双方连续四年合作召开此活动,主题是“解决冷链物流软肋突破农产品贸易难题”。(王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