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舒
据《人民日报》报道,8月20日,印度千百辆铁路机车迎来印度技工亲手打造的“机车之心”,中国高铁制造企业中国中车也从此拥有了在印度乃至南亚地区的首个铁路工厂,“印度制造”和中国交通装备企业首次实现本土化合作。
中国高铁制造企业在南亚地区首个铁路工厂投产,是中国高铁技术装备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铁技术成熟的具体展现。集创新性、安全性、自主性、智能化、经济性等特点和优势于一身的中国高铁,正以过硬的高端技术,可靠的安全性能,兼容的科学设计,成为展示“中国制造”技术装备的一张名片。
2007年至今,中国中车产品已连续7次获得印方订单,成为印度铁道部一级供货商。在此基础上,中印合资建厂,让列车电机等相关产品在印度实现生产成为可能。中国铁路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积极对接国际市场需求,着力研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充分展现“以和为贵,合作共赢”的东方智慧。通过加强互利合作,扩大利益交融,让各国共享中国高铁的发展“红利”。
目前,已经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或有合作意向的高铁计划累计达3.5万公里,从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到印尼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铁、俄罗斯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等高铁项目的建设和推进,使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捷报频传,中国高铁尖端技术的“硬实力”和建设管理的“软实力”,已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高铁人在任何时候不甘落后,绝不服输、勇于超越的民族气节;体现了中国高铁人锐意攻坚,执着追求,永攀世界高铁技术之颠的可贵精神。一项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破茧成蝶”,成为助推中国高铁自主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一项项发明专利在“凤凰涅槃”的积淀中,破解了一道道世界难题,使中国实现了由世界高铁的“追随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
有一种信仰叫女排,有一种奇迹叫郎平,有一种技术装备的自信叫高铁。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正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拓展自身发展的领域,以全球化的战略眼光打造“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其强劲的发展态势已演绎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高铁制造企业在南亚地区首个铁路工厂投产,预示着中印产能合作正在朝着高技术、高层次、高标准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