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静 李波 特约记者 屈永志
时下,低油价震荡带来的“冻感”仍在持续,面对市场竞争拉响警报、收入难有大的突破的严峻形势,川庆物探山地分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们既有对未来的担忧,也有更理性的思考,还有切合实际的开源节流措施。
降本增效全覆盖
7月31日,山地分公司第四运输队围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继续大做文章,该队动用了职代小组成员的智慧,为这篇文章润色。
队长何晓勇说:“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实施10项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措施,初步估算,能够节约费用100万元左右。没想到,分公司在前不久召开的半年工作会上分析后,认为这10项措施还可以更精细,还有潜力可挖。”
为了念好“经营管理”这本经,和他一样“抠”痛了脑壳算分厘账的,还有该分公司所属三个项目部和其他三个专业工程队的管理者,重点直指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今年,川庆公司、物探公司对“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提出了高要求,奔着本单位380万元的降本增效目标,该分公司上下联动,将指标考核单元从分公司、专业工程队向班组及岗位延伸,切实将预算导向作用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每一道工序。
千斤重担人人挑
“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将成本控制指标分解到基层的每一名员工,力求‘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实现成本费用‘硬下降’。” 该分公司经理刘帆的话掷地有声,足以表明分公司的态度。
朝着这个共同的方向,结合专业化管理,根据最小作业单元即班组的全要素集成建设,专业工程队对“以收定支、量表双控、独立核算、自主经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花好自己的钱,就要算好每笔账”的理念写进了员工的心里。
第四测量工程队在材料选购方面,今年经过多次调研,在施工中使用性价比更高的新型环保涂料做测量标记,每公斤单价降低了4元左右,到7月下旬比去年节约了10万元左右的油漆费,而且有效规避了油漆环境污染、危化品使用问题。
“以前采取正算的方式,到最后钱还是不够用。今年,根据项目工作量及工期,确定投入测量班的数量,再根据投资倒逼测算现场全要素承包费用。”第四测量队的队长罗伦才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他认为能干不如能算,只有先把账算好了再干,心里就有了底。该队还试行内部招投标,让成本管控能力强的组和班先干,有效给其他班组做好了示范。同时,分班建立动态监测台账,严格以收定支,确保班组费用运行可控。目前,从该队对9个班的监控情况来看,野外生产材料消耗、费用发生基本在可控范围内。
而在该分公司第四采集工程队,除了按照班组全要素承包理念,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作业单元是利益共同体,花的每一分钱都和自己息息相关外,他们还根据自身实际,将工艺技术革新作为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重要驱动力和创效利器。从去年至今,该队一直在探索使用无人机在高陡山体区架设排列、使用锂电瓶保证排列供电、采用新型的单只检波器埋置工艺,这些创新,和安全、质量、效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0项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措施保证了,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创造效益。”在该队队长陈柏俊看来,大家都在迎着风浪奋力前行,不能只做“口号党”,必须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去做。
增效文章要做足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知易行难。围绕一个“效“字,山地分公司根据上级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14项具体措施,制定了本单位的降本增效目标。
今年,该分公司紧紧抓住合规管理,在机关各部室积极落实量标双控强化资金过程控制,全面实行各部门的内部结算账户制度、动态控制支出。在该半年经营工作总结中,该分公司各部室没有出现超预算情况,使各项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我们的成本收入支出就是一把天平秤,给出去的多了,留给自己的就少了。”分公司党委书记周鸣在与员工多次进行交流谈心时,希望人人都要树立起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思想,在工作中大家一起多想办法,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加强成本管控,刚性控制不超标,责任落实到每个班组员工。
“开花结果自馨香。”令人欣喜的是,在6月17日的半年工作会上,各基层单位纷纷揭开了开源节流挖潜增效经验做法的神秘面纱,11项管理类的措施、15项技改类的措施被摆上桌面,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在创效坐标系里的箭头上扬注入了更多的智慧。
“将每项措施认真细化,把工作做得细些再细些,成本费用还能够再‘瘦身’。”第四运输队的半年工作会刚结束,员工共同出谋划策,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决心和信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