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借“一带一路”契机 中国企业群体成为“走出去”主体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中国企业走出去:路径、风险与创新”论坛在深举行

  2016年前4个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激增逾70%,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不断加速。由资本输入国到资本输出国的转变,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 郑小红 梁丽 李昌鸿

  

  由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起主办的“2016中国智库论坛暨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年会”,6日在深圳举行。

  

  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速 

  

  随着中国经济的壮大,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已经实现连续13年的增长。2014年中国实际对外投资开始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对外投资出超额约200亿美元,2016年前4个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激增逾70%,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不断加速。由资本输入国到资本输出国的转变,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它是中国迈向世界经济大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由对外贸易大国迈向对外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积极影响全球金融和经济格局的重要标志。

  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的中国企业群体正在成为“走出去”的主体。本次论坛以“中国企业走出去:路径、风险与创新”为主题,就是要研讨在国际化的格局里,中国市场如何与国际接轨,中国企业如何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如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同时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探讨中国企业在面对不同国家的市场特点、语言障碍、思维方式和法律差异时,如何预防和规避风险,探索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创新模式,特别是中小企业及新兴产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融入世界经济潮流,打造中国品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纽约市立大学金融学教授王家卓等,分别就世界经济未来走势、企业“走出去”的路径与风险、企业“走出去”的创新模式等主题发表演讲,来自研究机构、企业界、NGO和媒体代表约1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深圳成“一带一路”企业

  海外主力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致辞表示,深圳要成为“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为全国提供一个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型。对于如何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魏建国提出要在“一带一路”中选择好“驿站”,建设园区打造好中国企业。“目前中国在全球50个国家设立了118个境外合作区,共有中资企业2790家入驻。其中‘一带一路’里23个国家设立了77个境外合作区,共有千余家中资企业进驻,拿下当地3900个项目,年产值超200亿美金,为当地解决了20万人的就业,上缴税收是10亿美元,现在有25个国家还希望我们建3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魏建国说

  会上,最新出版的《中国开放褐皮书(2014-201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元年》一书成为焦点。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指出,以2015年为元年,是因为去年ODI(对外投资)首次超过FDI(外商直接投资),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具有元年意义。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善于借脑

  

  知名经济学家、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樊纲表示,最近对外投资增长的特别多、特别快。今年上半年兼并重组的资金,对外投资的资金1100亿,相当于去年全年对外投资兼并重组的资金。而大量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不是盲目的,要吸引已经出海企业的经验和教训,要善于借脑,多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以更好地把握走出去的机遇和规避市场风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前副部长魏建国预计,按照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趋势,今年全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预计将达2000亿。如果用一条线把东盟26国,把非盟5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半,把欧盟、把阿盟,四个盟联起来,这是一个跨越时空、跨越机遇更大的一种FTA的形式。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WTO引进外国资本、外国技术之外,这两次是其他国家投资者到中国投资,这一次对外开放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资本、管理、方式、人流,这是一方面,更大的是中国这次开放是更高的水平、更广领域。

  为了帮助中国更好地拓展一带一路,他建议,中国一定要在“一带一路”上整个打好“驿站”,其中中亚将是中国布局“驿站”的重点。中国的智库要发挥作用,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一带一路沿线政治、政策、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调查,以让他们更安全高效地拓展当地市场。此外,中国企业宜加大带有标志性的早期收购项目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