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4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找准降低企业成本管理的精准发力点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降低企业成本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志性任务之一。企业是社会财富创造的基本单位、经济发展的细胞组织。企业作为供给侧体系核心组成部分,其成本结构优化决定着企业商品生产的有效性、需求变化的敏感性、同行对抗的竞争性和组织成长的可持续性。企业成本构成多元、降成本渠道诸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从降低制度成本增强逆境中的生存能力,降低财务成本争取市场竞争主动权,降低要素成本拓展企业成长空间,降低边际成本凸显企业商业获利能力等方面精准发力。

  

  一、降低制度成本

  增强企业生存能力

  

  降低企业制度成本,呼唤政府断臂式改革和割肉般的利益调整,旨在让更多企业在逆境中能够生存,如企业各种税负、费用附加等。在经济发展繁荣时期,这些费税企业能够承担。但进入经济下行特别是上游产品涨价、环境约束增强、产品销售不畅、人工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境况下,企业的降税、征费、调整企业的“五险一金”上缴比例,已经不是企业向政府的个案诉求,而是一种普遍意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任务,应把政府政策优惠通过制度化改革加以固定和规范,为企业在经济下行的逆境中增强生存能力,提供持续的制度性激励。

  

  二、降低财务成本

  争取市场竞争主动权

  

  近年来,因金融流动性调控过严,生产体系流动资金短缺,使得许多企业迫不得已采取一些拆借方式,利用一些高利率贷款,裹进一些高杠杆化的金融债券、高利贷式的基金等,弥补流动资金不足,其结果是长投短贷,使企业借贷的财务成本吞噬了微弱利润,高财务成本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免疫力下降、机能恶化、重病缠身。为此,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核心是促成降低企业直接融资的门槛,使股票等资本市场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互动;打开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发展通道,将社会富余资金向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领域的企业聚合;实施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的新金融支持战略,构建新型银企经济关系,将更多的行业利益向企业倾斜;支持经营形势好、发展后劲强的企业组建财务公司,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等,满足企业中长期资金需求;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水平,加速关键核心装备折旧速度,增强企业流动资金循环畅通的健康性;开展企业融资租赁业务,运用企业“物”的信用,少花钱多办事;将国家技改投资和贴息精准到具体的企业技改项目上,利用国家政策优惠,帮助企业减少财务成本。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其战略意义是赢得行业市场的竞争主动权,能够在市场竞争实现企业有效供给和赚取更多生产剩余。

  

  三、降低要素成本

  拓展企业成长空间

  

  降低企业要素供给成本,既是对产业区位优势放大、劣势收缩,同时也是区域要素市场供给水平的综合体现。地方政府要针对企业瘦身减负的发展要求,积极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环境,推动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重组,将劣势过剩产能引起的“僵尸企业”进行破产清算,促进生产要素、优势资产和优秀人才向强势企业集中,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要素供给环境优化,降低要素使用成本;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支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境内外和域内外的互联互通,做到物流畅通,快捷便捷,努力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凸显企业所在地的产业区位优势。

  

  四、降低边际成本

  提高企业获利能力

  

  降低企业边际成本是外部改革引发企业自身组织变革的成功标志。所谓边际成本,就是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包括边际利润的生成机制,确保产品、业态、商业模式不断系列化更新、内部挖潜不断深化发展、规模经济不断持续显现,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节奏、消费者的苛刻选择、竞争对手的拼杀对决。把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总成本的增量减下来,顾名思义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通过优化资本结构、规范治理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强化科技创新贡献、严格内部管理、持续改善用户关系等,最终实现降低企业边际成本、增强商业获利能力之目的。

  (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