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资阳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探索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寇含锦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正式公布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名单,资阳经济开发区成功入围。

  一纸薄薄的文件背后,是沉甸甸的“国家使命”:按照中央要求,示范开发区要坚持生态优先引领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良性互动。

  作为四川境内入围的三个示范区之一,资阳经开区该以怎样的姿态做好这个示范,践行国家使命?推动“升级”,资阳经开区将打出哪几张牌?

  

  定位求高:

  将建设“六基地三平台”

  

  资阳经济开发区的飞速成长,折射出一个西部地区开发区对发展的不懈追求。

  资阳经济开发区位于成渝“双核”的直线黄金中点,设立于1992年7月,迄今为止,已走过整整24年。

  作为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省级开发区,20多年来,资阳经开区一直在努力,如今,经开区的面积已经由最初的10平方公里扩展了3倍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到2015年已增长到528.6亿元,在全省开发区综合排位中名列前茅。

  如今的资阳经济开发区,是国务院通过的《成渝城市群规划》的千亿级园区,省政府规划建设的“51025”千亿重点园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10大省级重点培育外向型产业园区,是中韩创新创业园(资阳基地)和中韩资阳产业园的核心区。

  面向未来,经开区还有更高的目标:打造中韩创新创业园(资阳基地)、中韩资阳产业园、国家汽车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西部节能及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西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世界级商用车生产基地6个基地(园区)。

  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和创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机车)产业发展示范基地3大平台,实现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产业新城城市新区、打造资阳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3大目标。

  到202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2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园区集中度达到95%。

  

  格局求大:

  将打造内陆开放前沿区主阵地

  

  盛夏,距离资阳经开区西南18公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在抓紧施工,数千台工程机械让原本寂静的土地沸腾起来。

  按照国家的批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定位为国家级航空枢纽,成为与北上广遥相呼应,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成为中国面向欧洲、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中亚的国际空中门户。

  为此,有人说,资阳经开区是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距离“国门”最近的一个经济开发区。

  这是时代的馈赠,更是历史的机遇。全新的形势下,作为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开发区,资阳开发区迎来了令全球瞩目的巨大战略机遇。

  不做井底之蛙,要做全球之鹰。资阳经开区,面向世界敞开大门,并已经做好铺垫。6年前,韩国现代汽车分别与四川省资阳市政府和四川南骏汽车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合资协议,现代汽车将与南骏汽车合资重组具有全系列商用车整车和底盘生产资质的四川南骏汽车有限公司,设立四川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旨在打造年产70万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商用车基地。

  如今,已经有20余户韩资企业落户开发区,是全省韩资企业集中落户最多的区域;全球第一大啤酒公司百威英博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已达19户。

  最近,又一批“四川造”机车从中国中车资阳公司出发,发往非洲加蓬共和国。据了解,中车资阳公司已累计为2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700余台各型内燃机车。目前非洲市场上,中车资阳公司是出口内燃机车数量最多、覆盖国家最多的中国企业。

  一方面源源不断地吸引全球资本品牌入驻,一方面将产品源源不断发往世界,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是资阳经开区当前的格局!

  未来,资阳经开区还将充分发挥中韩创新创业园(资阳基地)、中韩资阳产业园、临空经济区三大平台优势,充分对外开放合作——汇聚世界,影响世界,内陆开放前沿区主阵地正在崛起!

  

  产业求强:

  打造成渝制造业核心区主引擎

  

  两月前,泰国TPI公司与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签订4台窄轨交流传动内燃机车采购合同。这已是TPI公司第三次与中车资阳公司“牵手”。

  本批机车采用了世界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和微机控制系统,机车轴重不大于16吨,最高运行速度达100千米/小时,是中车资阳公司根据泰国铁路具体特点,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独家向泰国提供的国内轴重最轻的出口内燃机车。

  世界一流——说起千里迢迢来四川采购的原因,TPI公司用一句话来概括:中车资阳公司的品质是绝无仅有的。

  四川现代从2014年建成投产以来,积极拓展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百威啤酒公司根据市场拓展扩产扩能,上马了9万听/小时罐装纯生啤酒生产线项目,从开工到建成投产仅用3个月时间,建成后资阳工厂将形成年产70万吨啤酒生产能力。

  岱摩斯、羽佳模塑等配套企业积极响应资阳市政府“引进来、走出去”的号召,广泛寻求合作拓展市场,发展欣欣向荣。

  始终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这是整个资阳经开区的选择。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确定的产业定位,资阳经开区致力于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形成以中车资阳机车为龙头的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以四川现代为龙头的汽车与零部件制造基地,以百威英博为龙头的食品生产配送基地。

  产业集聚,做大做强,是园区快速发展的基础。2015年,开发区造车、食品饮料、节能电子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已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74.7%。

  截至目前,园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内燃机车研制基地、全省韩资企业集中落户最多的区域。

  两个“最”的背后,是园区精准的产业定位:发展拥有产业基础的相关高端产业,资阳经开区正与全球同频共振。

  体制求新:

  建成西部体制机制最优园区

  

  就在近日,资阳经开区内,包括新天地、光达减速等在内的节能企业获得了银行的融资支持。

  为他们雪中送炭的是资阳经开区开启的一种名为“园保贷”的融资新机制。这是通过园、银、政三方合作,共搭平台、共担风险,将政府管理资源优势和银行金融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财政和园区出资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增信,银行对园区实施集群授信,帮助园区中小企业跨越信贷门槛、降低融资成本的有益探索。

  园区建设,体制是关键。资阳经开区将今年定位为“体制改革年”,并重点围绕理顺管理体制、激活用人机制,推动事权、人权、财权有机统一,真正实现“办事不出园、审批不出区”。

  创新工作机制,资阳经开区将改善投资服务工作,完善“一站式”服务,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大幅度提高服务效率和行政效能,营造高效、便捷、透明的服务体系。对接营商环境国际标准,在企业设立、项目审批、设施配套、投资服务等方面进行流程优化改革。

  激活队伍活力,按照资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产业园区党的建设推进产业园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逐步推行全员竞聘上岗和身份冻结、档案封存制度等。

  以建设成渝核心区主引擎、内陆开放前沿区主阵地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国家级开发区、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机车)产业基地三个国家级品牌申报和建设,中韩资阳产业园、中韩创新创业园(资阳基地)两个中韩合作园区规划建设为重点,资阳经开区又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目标所指:打造开放合作“高地”、投资创业“洼地”,建设一流的经济发展平台!

  (图片由资阳经开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