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屈永志 通讯员 张雪峰
“截至4月21日,塔里木东秋8三维勘探资料采集已达到23300炮,占工程总炮次的86.89%,今年3月15日开炮以来,资料采集日均炮次达到358炮,施工效率比去年提高56%。从目前的施工进度来看,资料采集可望比原计划的5月下旬提前到5月上旬结束。”
4月22日,担负东秋8三维项目施工的川庆物探山地四队、五队项目部经理王铎翰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工程技术服务行业近年施工成本刚性上升,提高施工效率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最好途径。川庆物探是怎样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提速增效的呢?
精细管理,新模式促进提速
塔里木盆地东秋8区域油气资源丰富,满覆盖344.80平方千米、26748炮次的东秋8三维勘探工程,被列为股份公司2015年重点勘探攻关项目。测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南麓的东秋里塔格,山峦剧烈起伏、悬崖沟壑纵横,海拔1000-2300米,局部高差达1150米,是业界公认的世界级地震勘探施工高难区域。要在“山羊站不稳,鸟过剐层毛”的南天山东秋支脉“刀片”山体上进行三维地震勘探项目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难度均超过以往任何一次。
降本增效,重在管理。2015年5月,川庆物探中标承揽工程项目后,以创新思维运筹帷幄,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做到不留空当全覆盖。成立了以物探公司总经理李亚林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的直接管理。同时,物探公司两级领导靠前指挥,施工期间驻守工地,在施工作业现场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GPS卫星定位系统、新型轻便山地钻机等一大批精良装备投入施工,为高难项目提速增效打下装备基础。按测量、钻井、采集、运输四大专业化模式组织施工,以规模集约施工组织形式实现提速增效。对施工运行的费用,细化测算,按班组、分工种和所担负的工作量切块包干,尽量做到精打细算,实现降本增效。
近3000名施工人员去年开工以来,克服夏季高温炎热、大风沙尘袭扰、入秋多雨洪涝灾害频发、冬季严寒等恶劣自然气候的影响,艰苦奋战在千余平方公里的高山绝壁间。数据显示,与近年库车坳陷类似工区施工效率相比较,测量、钻机、资料采集日均工作量提高50%以上,其施工提速效果显而易见。
精雕细琢,新技术推动提速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推进,从1994年以来,川庆物探已承揽了塔里木油田在东秋测区部署的7轮勘探施工作业任务。成功不能复制,唯有创新永恒。为较好地解决东秋8三维项目面临的技术和施工难题,川庆物探拟定了“全面攻关,保证质量,确保安全,提高效率”的攻关目标,确立了“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完善采集处理一体化提升信噪比技术,深化复杂构造成像处理技术攻关”的工作思路。专门组建项目采集处理解释攻关组,集中优势兵力联合进行攻关。
针对施工中面临的主构造区浅层及构造下盘的资料信噪比低;构造主体高陡、破碎,波场复杂,断块、断点的精细刻画难度大;地形起伏剧烈,炮检点布设难度大;表层结构横向变化大,静校正问题突出等四大技术难题,技术人员通过对以往施工方法的认真分析和对比,充分借鉴近年复杂构造区三维勘探的成功经验,以及前期精细踏勘的详实基础资料,采取了五项技术对策方案。一是确立了较高覆盖次数三维观测,保证资料信噪比,为精细速度分析和断块刻画奠定基础;二是采用较小接收线距,增加近偏移距信息,提高中浅层的有效覆盖次数及其面元属性的均匀性,为成像奠定基础;三是采用适当的横纵向观测孔径,确保叠前偏移时复杂构造有足够的成像信息;四是借助高精度航拍数据指导野外作业;五是加大剧烈起伏山体区、岩性变化区表层控制点的布设,建立精细表层模型。炮道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88.7万道,是该区开展的第一个高密度三维勘探。
精诚协作,新方法助力提速
地震勘探是多工种联合作业,实现查明测区勘探目的层地质构造特征、落实构造及圈闭,扩大油气勘探成果的地质任务目标,资料处理解释是一个重要环节。担负资料处理解释的川庆物探西北研究中心围绕实现东秋项目的地质目标,确定了以分频、分步、分域处理,保护弱有效反射的前提下去除噪声的“六分法”全新方法为指导,对野外采集资料进行精细去噪处理。强化静校正、去噪、偏移等关键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地表地腹一体化、地震地质一体化、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的全新工作思路,确保地震资料成像质量。
东秋8三维项目采集方案不同于该区以往所有山前三维采集方案,其可行性必须得到验证后才能启动后续工程。2015年8月,甲方提出,在前期21 束线3000 炮资料采集施工完成后,要求室内处理在20 天内完成前期试验资料的阶段性水平叠加处理和叠后时间偏移处理,以决定后续工作是否继续展开。
20天,3730炮,总处理道数7000余万道,这相当于一个常规300平方千米三维项目的资料总和。西北研究中心项目组员工在主任李乐等的组织带领下,经过连续17 个昼夜的艰苦努力,终于比甲方要求提前3天完成了资料处理任务。2015年8 月28 日,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组织东秋8 三维前期加急处理成果的评价会。地质专家和领导对本次观测方案的资料成像品质高度认可。称该项目“难度超乎想象,效果好于预期,资料是近年效果最好的三维。”并一致同意该区后续三维勘探工作量随即启动。
塔里木盆地东秋构造带是塔里木油田实施“打造百年塔里木”战略的首选接替领域。根据工程运行计划,最终地震成果可望于今年10月中旬全部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