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徐徐,粉白色的桃林阵阵微漾,暗红屋顶的藏式民居掩映其间,抬眼望去,翠绿的柳树环绕着碧蓝色的尼洋河,四周苍山白雪,云雾缭绕……
3年前,位于318国道边的西藏林芝嘎拉村还是一个无名小山村,藏在深闺无人知。3年后,嘎拉桃花村已成为“网红”,被网友们称之为真正的“世外桃源”,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
4月17日,坐在俯瞰嘎拉村的游客接待中心顶楼,该村村主任其加将这一变化归结为“援藏的硕果”。其加说,在东莞的援建支持下,昔日脏乱的村庄焕然一新,建成桃花园景区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村民都建起了家庭旅馆,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据东莞援藏干部、巴宜区委副书记孙世宏介绍,嘎拉村依托举办的2016年第十四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经济收入已突破120万元大关,相比2013年翻了20倍,提前完成了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殷切希望嘎拉村村民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加快发展,力争2016年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翻一番,达到100万元”的指示要求。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与生态景色交相辉映的,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经济发展画卷。
投入860万破解发展瓶颈
漫步嘎拉村中,硬化的水泥道路干净整洁,高大的核桃树正发新芽,整洁的藏家院落旁流水潺潺,在桃花的映照下分外静美。
但在3年前,嘎拉村还是另一番模样。因为250多亩山野桃林,嘎拉村被当地人称为“桃花沟”,是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地。虽然有良好的景区资源,但因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不具备旅游景区功能、村容村貌脏乱差、猪牛满村跑等问题,致使景区知名度低、游客少、经济收入低下。
“前些年,每家每户的院子里牛猪乱窜,遍地都是牲畜的粪便。”做了30多年村主任的其加说,当时游客来了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捂着鼻子就跑,“这样别说致富奔小康,解决温饱都是问题”。
“守着这么好的旅游资源,却没有让群众感受到景区带来的好处。”来自东莞的援藏干部孙世宏在调研时发现了嘎拉村的发展瓶颈:过往的桃花节,为完成任务,承办单位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搭建的活动平台,短短几天便拆除。“桃花节不但没有给村民带来经济收益,还损毁了部分农作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2014年,为破解嘎拉村发展瓶颈,孙世宏带领团队深入嘎拉村调研,提出了“整合资源,整村推进,村景合一”的发展思路,投资860万元,其中,广东援藏资金600万元、市旅游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区级财政资金160万元,整合景区资源,建设嘎拉小康示范村。
2015年3月,嘎拉小康示范村顺利建成。改造升级后的嘎拉桃花村在2015年第十三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共接待游客30860人次,直接为农牧民增加经济收入46.99万元。
旅游收入3年翻了20倍
嘎拉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村民看准商机,开起了家庭旅馆。4月17日,记者随机走进了“明久家农家乐”。穿过码垛着柴火的前院,色彩鲜艳的二层藏式民居宽敞气派,屋内整洁干净,洗浴设施一应俱全。主人明久去年开始经营农家乐,屋里布置了6个游客床位,平时跑跑运输、卖点土特产,加上村集体经营景区的分红,全家一年收入达10万元。
明久家的致富经历是嘎拉村发展的缩影。2016年第十四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经济收入达到120万元,其中门票收入85万多元,游客接待中心、广告牌等租赁性收入21多万元,家庭旅馆、农家乐等经营性收入13.1万元,比2013全年翻了20倍。
当地干部还记得,2014年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视察项目建设情况后说:“嘎拉桃花村是一个样板工程、一流工程”,同时作出了“殷切希望嘎拉村村民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加快发展,力争2016年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翻一番,达到100万元”的指示。
“这个任务我们已经提前完成了!”孙世宏自豪地说,2013年第十一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时,旅游收入不足5万元;今年的经济收入已经突破120万元,比2013全年翻了20倍还多。“而现在还不到五月份。”
“现在我们村不但景区美,每户人家都收拾得干净利索,游客来了就不想走了。”村主任其加对于村里的前景也非常有信心。“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主动打扫景区卫生、捡垃圾。”
定位四种功能迎接八方来客
如今的嘎拉村,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村景交融,农牧民生活环境优美。不过,桃花开过了,孙世宏正盘算着,规模性种植格桑花和油菜花,延长游览时间,为村民创造更多收入。
桃花村的打造,除了东莞资金的援建,设计也是由东莞上市公司东莞市岭南设计公司,按照“四个功能”定位设计,更充分地利用景区资源,设计成林芝市桃花旅游文化节的举办地、林芝市婚纱摄影基地、林芝市城市公园和大学师生实习写生地。
2015年3月以来,按照“林芝市桃花旅游文化节的举办地”的定位,整修桃花园灌溉水系1.7公里,整治园区场地,为坡面增加同心锁造型,完善景点标识系统、垃圾箱及配套停车场。
同时,按照“林芝市城市公园”的定位,为桃花村10株百年野桃树嫁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东连平鹰嘴桃共83枝(芽),组织老百姓在院子内种植优质苹果和桃树500株,以多彩的花色吸引游客。
按照“林芝市婚纱摄影基地”的定位,嘎拉村还改良土地70亩用于种植油菜花等观赏兼经济型作物,整治坡面80亩用于种植花草,沿水系及栈道种植花草2600平方米,在坡面及沿路种植优良水蜜桃260株、华硕苹果230株。
按照“大学师生实习写生地”的定位,嘎拉村积极与广西艺术学院、昌明艺术学院等院校联系,引导和鼓励大学院校师生前往嘎拉村采风写生。”现在提及嘎拉桃花村,孙世宏一脸的自豪,“作为援藏干部,要钱不是本事,把钱用好才是正道”。(靳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