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英 邹辉
达州,地处川东北大巴山南麓,素有“巴人故里、中国气都”之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丰富,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叠加、多重风险交织的复杂严峻形势,达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0.76亿元,位居全省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1331.68亿元,居全省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2.47亿元,增长13.5%,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4位。
人气 商气 天然气
对比周边,达州比较优势明显
走进“川东明珠”达州市,超高的商气、人气扑面而来。该市位于成都、重庆、西安名城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是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东大门”。与周边地区相比,达州有着多方面的比较优势。
达州境内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物流节点城市,国家公路运输179个主枢纽之一、西南地区第四大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和动车四通八达,形成了“1个半小时重庆、2个半小时成都、4个小时西安、5个小时武汉”的边界交通网络,达州机场直飞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昆明、泉州、三亚、西藏等地。
同时,达州具有面向欧亚发展境外贸易的特殊优势,货物出口欧洲,可选择蓉欧快铁、渝新欧铁路出境。达州是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和全省首批现代物流试点城市,2015年全市物流总量1.39亿吨,周转总量133.9亿吨公路,位居全省第二。
达州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被称为“中国气都”。达州市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宣汉普光气田是全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气田之一,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和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此外,该市还是全省重要的矿业基地,已发现矿物38种。
宜居 宜业 宜旅游
投资环境好,达州市场潜力大
一年一度的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是达州重要的名特商品展销和招商引资活动之一。重庆、湖北、陕西等省市的数个城市年年组团前来参展,看重的就是达州超高的商气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达州有人口700万,以达州为圆心,半径200公里辐射川渝陕,具有广阔的内外部市场和强大的市场消费潜力,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和重要物资集散地。
同时,达州形成了以天然气化工、机电制造、冶金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和中药材加工、商贸物流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全市形成了9个产业特色明显的园区格局,达州经济开发区已入选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首批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
不得不提的是,达州还拥有优越的投资环境。达州要素充沛,保障充分,物流、金融、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一应俱全,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全市“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浓郁,特别是达州森林面积覆盖率达41.5%,是川、渝、陕地区著名的天然“氧吧”和旅游大环线的节点城市,非常宜居、宜业、宜游。
绘制“十三五”蓝图
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三个跨越”
“十三五”伊始,达州市作出郑重承诺:通过5年努力,把达州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成为区域经济强市、产业聚集高地、创新示范基地和城市发展龙头。
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发展振兴、加大脱贫攻坚倾斜投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集中出台等机遇面前,达州将如何努力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
面对经济新常态,达州指向明确:必须坚定走好符合达州实际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国家开放口岸城市,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全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三个跨越”。
其间,达州市将突出生态、绿色、富硒优势,努力建成全国富硒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速培育“新材料、智能制造”两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精细化工、环保节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高新技术产品,奋力打造中国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西部重要的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