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青海门源:向全国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进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银装素裹的岗什卡雪山,层林尽染的仙米林场,连天接地的油菜花海,锦地千里的广袤牧场,穿城而过的浩门河水,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门源回族自治县可谓是被造物主格外眷顾的一个“宠儿”。

  3月21日,记者从门源回族自治县第三次旅游发展大会上了解到,“十二五”以来,该县依托富集且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风情、休闲度假和自然风光四大特色旅游产业,精心打造“大美青海·花海门源”品牌,全县旅游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旅游经济更是实现快速增长。让我们采撷一连串闪光的数据来见证门源旅游发展的累累硕果。

  

  旅游经济快速增长

  

  “十二五”以来,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3.61亿元、接待总人数达到了709.4万人次,较“十一五”分别增长了258.2%和110.5%,人均消费增长了71%,特别是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了19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4.54亿元,超额完成了“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

  

  旅游条件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门源县不断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着重支持景区旅游交通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景区品质提升、旅游宣传促销和重大旅游活动等方面,累计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在发挥好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前提下,还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旅游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调动和吸纳民间资本,着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景点。

  

  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农家乐、宾馆提档升级,促进了旅游收入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全县乡村旅游接待点达138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达35家(投资百万元以上农家乐有7家)。全县有各类宾馆60家,星级宾馆7家(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4家)。“十二五”时期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3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分别占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43.7%和19.1%。乡村旅游已成为门源旅游经济新的支柱,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依托各类资源优势,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形成,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商贸、餐饮、住宿、运输、旅游商品加工业等发展加快,蜂产品、奶皮、菜籽油、刺绣等特色旅游商品逐步壮大。全县直接从事旅游生产与服务人数达3100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农牧民从中受益匪浅,5年来近1000多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业实现脱贫。

  

  品牌形象日益彰显

  

  圆山观花台深度开发、聚阳沟景区一期工程、岗什卡登山滑雪基地等一批项目的落地完成和兰新铁路“大动脉”建成通车,浩青一级公路投入使用,宁张、宁武高速的全面动工建设,拓宽了该县游客资源,旅游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2012年门源县获“中国10佳最美乡村”称号,2013年获“中国美丽田园”称号,2014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13年,百里油菜花海景区在“大美青海”央视广告中播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百里油菜花海景区先后两次被评为“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获“全球十大绝美花海”荣誉,门源县正快迅速成为青藏高原东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杜照林 祁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