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微信在国内小范围使用和测试。2012年,微信开始大面积推广,并迅速风靡全国。由于微信具有低成本、互动性、针对性、100%曝光率等特点,微信企业公众平台一经推出,让许多人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商机,而企业的宣传策划者们也仿佛看见了微信营销的美好未来和广阔前景。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微信进入陶瓷行业,第一家推出微信公众平台的陶企似乎已经难以考证。微信营销伊始,多数陶企仍相对谨慎。而经过前期的观望和探索,进入2013年下半年,微信公众平台在陶瓷行业内遍地开花。各家陶企纷纷在公众平台推送各种企业资讯、促销信息等,行业媒体也纷纷报道,其中多为溢美之词,褒者众贬者乏。然而,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微信营销的收效并不如预期的那么美好。当狂热慢慢褪去,陶瓷行业也开始进行理性思考,探索更有效的切合自身特点的微信运营方式。
困局
微信与陶瓷行业的结合度不高
蒙娜丽莎集团企划部副总监杨晓林表示,陶企做微信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陶瓷行业不少企业对微信营销的期望较高,但对于微信营销却大多还停留在探索阶段。他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微信和QQ在营销的应用功效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真正运用出理想效果的行业品牌比较少见,行业属性是限制企业开展微信营销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微信与陶瓷行业的结合还在磨合期,”杨晓林认为,目前陶企在进行微信营销中存在两大问题,首先,“陶瓷行业在运营微信中不少是以做广告为主,但是,由于行业属性的制约,陶瓷属于传统产品,微信内容一旦与产品结合就显得广告意味很强烈,容易变成硬广。”不过,对于企业注重商业价值的开发“很正常,是可以理解的”。杨晓林直言,“目前,我们的微信阅读量,好的有几万,有的阅读量也不是很高。”据记者了解,这一数据在业内已经是不错的成绩。
其次,企业的吸粉量本质上与微信传递的内容相关,而另一方面,产品本身的粉丝吸引力决定了粉丝基础。“我们的粉丝基础是员工和经销商,然后是消费者。而消费者往往在需要购买瓷砖的时候会比较关注陶企微信,购买后很可能会取消关注,”杨晓林表示,“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在购买瓷砖后,对大部分陶企的微信推送的内容需求不大。”除此之外,当粉丝与内容失去关联性后,如果继续大量推送产品或企业新闻,反而可能会造成信息过量,进而导致消费者的阅读疲劳,使得关注者由粉转路人转黑。从这个角度上看,陶企微信内容与消费者关注内容的关联性和关注可持续性难以把握。
统而言之,目前,陶企运营微信的主要问题在于,内容和互动上不同程度地与粉丝“失联”。内容上,千篇一律的产品信息,促销信息,以及企业资讯等已经让读者“望而却步”,即使是一些生活常识、装修知识、职场案例等内容,由于多数企业或个人都会转发,也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阅读疲劳”。
陶企对微信营销抱有的期望无外乎希望能起到促销作用,从而为经销商服务,为终端服务。微信中“粉丝经济”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然而对于陶瓷行业而言,粉丝要从线上关注转为线下交易并不容易。对此,杨晓林认为,陶企不必太在乎表面的粉丝数量、阅读点击率,而应该侧重品牌、文化的传递;注重微信对行业的观察和评论,以及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作用。
突围
保持关联性与互动性是制胜法门
那么,陶企的微信营销如何“突围”?蒙娜丽莎陶瓷和瓷海国际的微信运营方式或许值得借鉴。
“想要把微信做到象一些快消品牌的影响力,需要详细的规划,还有人员和经费的投入,目前行业企业很少愿意去这么做。蒙娜丽莎集团微信的粉丝已经过万,目前来说运营微信成本是很低,只花了300元做认证,没有引入其他机构,也没有专人负责,偶尔发起一些互动活动,费用也很少,这些都是部门同事分工完成。”杨晓林介绍说,“内容上,我们以原创内容为主,属于正常商务交往的领导参观考察接待,这些方面的报道比较少。我们更倾向于推送一些适合大众了解的、普通受众也感兴趣的内容,促销信息的推送是受到限制的,主要是社会文化、品牌和以及与消费者的互动方面的。并且,保持微信客服的即时在线,经常有粉丝会在微信上咨询,包括瓷砖选购、优惠,装修注意事项等等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尽快地直接回复。”
在微信营销中,或许部分陶企已经逐渐忘记或者忽略了微信本身具有的即时性、便捷性、互动性、亲和力等特点,而微信吸引企业和用户的地方都在于其“得天独厚”,因此,充分发挥微信独特的优势值得深思。
(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