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04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兴文县高山好村的幸福事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精准扶贫攻坚

  ■ 张云杉  

  1月13日,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在四川省兴文县仙峰苗族乡高山好村,村民们纷纷骑上摩托车、开着面包车外出采购,摩托车、面包车满载着年货飞奔在平坦宽敞的道路上,大家脸上都溢出藏不住的笑。

  “老乡们早上出门,去场镇上赶个场,吃点新鲜,再采购点东西,偶尔还要去走亲访友拉个家常,完了骑车回家,还能赶着中午之前做好午饭,在家吃午饭。”高山好村苗族村支书马仕超笑着说。

  而在几个月以前,这样美好的情景是“看都看不到”。盘绕在高山好村崇山峻岭之间的路,是高山好人心中的盼。

  

  喜迁新居

  

  在高山好村这片大山之中,挨着公路已经陆续建起了不少的新房,有的已经住进了人,院坝里种上了各种花和树,走在路上,两边的新房门上张贴着鲜艳的对联,洋溢着幸福和喜庆。

  “别的不说,以前没这路,要建个新房子多么不容易,石粉、水泥通通拉不进来,开价开到70元一吨,还没有货车愿意跑。现在就不同了,想修新房,拉石粉运水泥,开价50元一吨,车随便找。”马仕超笑了,“路修好了,就连建房成本都节省一笔。”

  “大家都想挨着大公路住,就这一条路进来,都建了十来户人了。”马仕超指着远处的新房笑着说。

  八组村民周光培家是整个高山好村最远的一户,距离乡上都有20多公里,出去一次要翻10多匹山,以前挑煤炭背方竹,早上天不亮就出门,遇上天气不好,要走足足四个小时才能走到乡里面,办完事再走回来,天已经黑了,一来一去就要一整天时间。

  如今,周光培家已经修好了新房子,就挨着大路边,还种上了20亩方竹,打算选好期辰,就要搬进新家了。

  不止是周光培家,村里的苗族村民陶玉林、陶学良两家已经挖好了地基,新房正在建设中,而苗族村民熊中容,村民郑仕华也打算开了年就要着手建新房。

  

  道路通了

  

  高山好村是全宜宾市海拔最高的苗族聚居村,也是兴文县57个贫困村之一,全村846人,苗族同胞有364人,8个村民小组,幅员10.8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的地方达到1500米,平均海拔也有1200米。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蜿蜒难行的崇山峻岭,是高山好村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边远的区位、闭塞的交通状况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前我们山里就一条窄泥巴路,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悬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小心点还要摔跟斗,我还记得好像是2009年的时候,山里的路垮了,没有路,高山好整个村就被堵在大山中,眼看着快过年了,家家户户的年货都还没办好,村民们心里都是又急又痛,大家都自告奋勇冲出去搬石头,翻山越岭将消息送出去,政府协调来了挖掘机,村民们轮番上阵,才算把路打通,大家才办上了年货。”回忆起以前,马仕超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骑摩托车出门,有多少村民没在路上摔过跟斗?骑在路上,摩托车时常被磨烂,一个崭新的摩托车,用不到两年就得换。”

  “我们村民就看的实在,以前摩托车加一箱油,就只管得到两三天,现在我们加一箱子油,管得到八天呢。”

  今年七十三岁的苗族老人张泽文,路修好以前,都没坐小车出过远门,在路修通以后,坐上了小车,还去宜宾耍。而九十多岁高龄的苗族老人李光玉,十年前甚至连班车都没见过也没有坐过,而如今,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每天都在村里来来去去。

  走在高山好村新修的水泥路上,摩托车、小轿车来来往往在眼前奔驰而过,承载着山里人安居乐业的梦想。

  

  增收有路

  

  “路通了,整个村都活了,日子越过越有想头。”马仕超说。

  高山好村现有8000亩方竹,去年全村方竹投产的就有3000余亩,收入接近百余万,村里80%的村民都在种方竹,最多的一户种了300亩,最少的也有20余亩。而今年,村里又要新造3000亩方竹,前后加起来能有11000亩。

  “去年的方竹全部卖完了,一到卖方竹的时候,山下每天都有两三个车等着运,路没通,方竹全靠人来背、摩托车运,收割、装运,人工费要投1.2元/斤。”马仕超搬起手指算了一笔账:“今年,就要不到这么多了,车可以直接开进来,我们卖方竹要节约5角钱一斤,一亩产千斤,怎么着一亩都要多赚500块钱吧。”

  在回来的路上,记者还看到成都竹巢笋业有限公司的车也开进了高山好村,前来考察高山好村的方竹林,想要在这里投资建设打造方竹原材料基地。

  “哎,这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没有路,怎么可能脱贫,怎么可能会有人想来投资呢?这真好,这真好。”马仕超这位苗族汉子激动的搓着手说道,我们村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能生长出质量很好的方竹,没有路,以前这些资源只能困死在大山中,哪能想到今天还能有企业上门来呢。”

  “我们有发展信心,今年还想弄点林下养殖,在方竹林里面养点乌鸡,再找一条增收的门路。”马仕超笑着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兴文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而交通建设则是其中重要的突破点。兴文县始终坚持交通先行,2015年投资1.3亿元建设乡镇联网公路96.70公里,完成通村通畅工程142.90公里,全县实现县乡道硬化率100%、建制村通畅率100%。

  今年,兴文县还将继续推进农村电网升级、小农水、通村通畅等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实施通村通畅工程、林区公路、“宽带乡村”、农村文化大院等农村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确保推进一个村、提升一个村、致富一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