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日本印象(中)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我所见闻的日本

  ■ 何平  

  日本人,一般指拥有日本国籍的人或有和族血统的人。其主要由大和族组成。大多日本人都有较强的个人能力与团结能力。他们有梦想,意志坚强、不屈不挠。善于学习与汲取。

  因为资源匮乏,日本人节俭成风,据导游说:东京大学的教授喝牛奶后,杯子残留的奶渍会用面包片擦净吃掉。一般家庭,都会有一辆轻型节能车,据说一升油能跑25公里。人们平常出行都用它,好车基本停在家里,只用在公务或接待上。的确,我从关西走到关东,足迹踏遍本州的四分之一,大街上看到的几乎都是这种挂着黄色牌照的轻型小车。除了夜晚的银座,豪车如云。其他时间和其他地方,很难看见豪车的身影。

  日本人敬业精神和服务精神很强。7天行程中,与我接触最多的就是大巴车司机,58岁的木内熙夫。从大坂经京都、名古屋,中部到东京,再返回,路途超过1500公里,除了开车,他还负责安置行李。早晨大家上车了,他将全车人携带的30多只行李箱一一放进行李仓,晚上回酒店了,他又默默地将箱子一只只拎出来整齐地码在一旁。到后来,大家购物越多,行李箱越来越重,行李箱的数量也愈来愈多了,他仍然一声不响地继续做同一件事。有一天早晨,大家都上车了,不忍看着头发已经花白的木内弯着腰在行李仓进出忙碌,我和女儿上前去帮忙递送箱子,他回报我们的是一个由衷的笑脸和高举的大姆指。在中部,我们有两晚住的是乡村温泉酒店,设施虽然陈旧,但干净宽敞,服务也属一流。第二天早晨我们离开时,热情朴实的店主一家全出来送行,当我们的车已经开远了,回过头去,他们还站在那里向我们挥手、鞠躬。

  日本人喜爱清洁,不随地吐痰,不边走边吃,在公共场合不抽烟,不大声喧哗,说话轻声慢语,日本自来水的洁净标准高,均可直接饮用,而不必担心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垃圾分类盛放,按书报、瓶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可燃和不可燃等等分别装入垃圾专用袋,然后分时间,分类型由环卫工人送到垃圾处理厂,或再利用、或掩埋和焚烧。因此,我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七天下来,皮鞋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尘土。

  日本人具有自律、自尊、忍隐的性格特点。这个特征让我们的导游——旅居日本近七年的李桑认为:“日本是全世界最恐怖的民族”。为了印证他的观点,他给我们举了两个例子。一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凡在日本场馆举行的比赛结束之后,场所内外竞然没有一点垃圾,这曾让外媒倍感惊奇。第二件事发生在去年,一个日本的吸毒者开车撞死一位华人女学生。那几天,所有路过此地的日本人都会去买花,买咖啡放在女生遇难的地方。其中有一个留言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作为日本人,我对不起你。”

  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一句话:“不要给身边的人添麻烦。”这句话便成了日本国民人人信奉的座右铭。孩子20岁行成人礼后,便宣告独立。从此,不再依附父母。而老人到了退休的年纪,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们会一直工作下去,直到躺在病床上为止。他们觉得:能工作就证明自己是健康的,有用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在日本满大街都是花甲老人在从事机车驾驶,交通指挥,街道清洁,秩序维护等等服务性工作的原由。

  在日本的高速公路上,我常常看到不少身穿黑色酷炫机车装的摩托一族(“暴走族”)高速越过我们的大巴。导游告诉我们,这些人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年青人,他们都是五六十岁的花甲老人了。日本政府以前是不允许老人们在高速公路上飚车的。但终禁不住老人们的申诉和请愿,只好妥协。

  日本的老人是不会带孙子的,如果你在大街上看见有老人推着婴儿车,那里面多半是一只猫,或是一只狗。说到这,我不得不给日本的老太太们一个大大的赞,在我所见到的老太太中,她们全都是妆容精致,衣冠整洁,那怕是腿脚蹒跚,哪怕是身型佝偻,她们在人前都是优雅地盛装出镜,一点都不马虎。

  也真的是因为“不要给身边的人添麻烦”这句自律的话,日本人的精神压力特别大,他们有事总是压在心里,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天长日久,就抑郁和崩溃了。一些人就离家出走,成为流浪汉。

  我在东京日本天皇皇居广场前的绿地上看见不少这样的流浪汉,导游告诉我,这些流浪汉中有不少身份显赫之人,他们之中有诗人、作家、教授,还有公司老板。人生一旦走入死胡同,不少人不能承受生命之重便选择了自我放逐。这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自杀人口较多的国家。以前,跳车自杀的人多,据说后来对跳车自杀的家庭实施罚款100万日元的惩罚后,这一现象少了。但跳楼的又多了,尤其是京都清水寺本堂那巍峨的清水大舞台便成了不少人在人世间最后壮烈谢幕的舞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