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许汉平 邓超 冯春天)1月24日10:18,随着中建三局成都公司和中建西部建设西南公司“绿地468”项目现场联合指挥部一声令下,分布于周长1500米、最深度达31米的基坑周围的8台电泵和4条梭槽一同运作浇筑,拉开了中国西部第一高楼成都“绿地468”项目3万方C50P12膨胀纤维混凝土筏板浇筑会战的帷幕。
成都“绿地468”工程以打造成都最具标志性和辐射力的商业商务核心区和城市地标为理念,集甲级写字楼、国际会议中心、品牌商业、五星级酒店、文化娱乐街区、创意产业园于一身的特大型城市综合体。这座具有恢弘气势和时尚格调的城市综合体建成后,其主体建筑高度将一跃成为中国西部“第一高楼”的468米,并当之无愧进入世界高楼前十强。要让这样一座“高大上”的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奠定坚如磐石的根基,就显得极为关键、至关重要。
对此,中建西部建设西南公司作为此项目3万方特大体积C50P12膨胀纤维筏板混凝土的唯一施工方,在近百天做了各项大量深入细致的精心准备。不仅先后组织7次专项研讨论证会和动员协调会,而且屡次为该项目分部分项工程“量身裁衣”、“四易其稿”进而制定了详尽缜密地施工组织设计和具体明细地实施方案。
该项目3万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92个小时内保质保量、一气呵成地浇筑完毕,相当于要同时注满25个标准游泳池。为了满足如此巨大方量混凝土长时间不间断地生产、运输和浇筑,该公司举全司之力,仅现代的大中型混凝土罐车、大功率泵送机车,就分别调配了135辆和16台,创造了西南地区单项工程混凝土筏板一次性施工投入运用机械设备最多、砼方量运筑最大、施工时间最长的纪录。
要让如此之多的机车和机械设备能够一以贯之地保障混凝土的接力运输与泵送,行车交通就显得尤其重要。该公司一方面积极主动地与成都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得到其大力的支持,使其重点路段开辟了绿色通道;另一方面,该公司和“绿地468”项目现场指挥部根据所属娇子、龙潭、华阳、万安等混凝土搅拌站各自的地理位置以及具体的路况,周密筹划了5条行车路线及2条备用路线。与此同时,这四个搅拌站都将每辆混凝土运输车的通行方位和时间精确到分钟,并在大战前夕反复演练直到完全达标为止。
与此同时,正值大寒特别是成都历史最冷寒潮(24日最低气温降至摄氏-4.9度)的来袭,超低气温给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带来直面挑战与很大困难。该公司迎难而上,极尽攻坚克难:在施工工序上,创新采用了“斜向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浇、一次到底”等对路适宜管用的浇筑形式和方法,以确保混凝土施工的每一部位的混凝土在初凝前就立即被上一层新浇筑的混凝土所覆盖。在混凝土制备中,该公司自主研发地高性能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非常有效地防止避免了在超低温下超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容易开裂不均的出现。而在混凝土浇筑并收光后,该公司一线建设者和总承包方工人一道即时地为混凝土表面盖上厚厚“棉被”予以有效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