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好客山东贺年会·中国博山第三届草莓采摘季启动仪式暨千人徒步大赛活动,在淄博博山镇上瓦泉村鑫洼休闲农业园举行,为期4个月的博山第三届草莓采摘季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依托有机农业,博山镇引入“互联网+”模式促农业再升级,发展生态旅游,促农民致富。
当天虽然天气寒冷,但开幕式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草莓大棚里,来自济南、潍坊等地的游客们摘草莓、尝草莓;来自全省的徒步爱好者分男女两队,沿着上瓦泉村长达6.6公里的生态路网赛道展开徒步比赛;跳方格、滚铁环、丢沙包等亲子怀旧游戏和歌舞演出在活动主场地同步进行。
“我们上瓦泉村四面环山,自然环境优越,没有污染。淄河上游独特的气候、水源和土壤非常适合草莓的生长。目前种植的草莓有丰香、甜宝、红颜、皇家御用等品种,是从全世界众多草莓品种中精选而来,施以有机肥,用蜜蜂授粉,全程无农药,酸甜可口、味道清新,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博山区博山镇上瓦泉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成介绍。
据了解,上瓦泉村作为远近闻名的“有机农业村”,自2009年以来大力发展草莓种植,目前已建成高标准有机草莓大棚100余个,并成立起淄博润成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上瓦泉鑫洼休闲农业园,日接待能力可达5000人以上,形成了全区最大的冬季休闲采摘游基地。同时,该村积极完善接待住宿、餐饮服务等基础设施,采摘游承载能力和规模日益扩大。
博山镇已拥有“博山草莓”、“博山韭菜”、“博山蓝莓”、“博山山楂”四个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初步形成了以“两莓(草莓、蓝莓)、一草(薰衣草)、四有机(林果、中药材、蔬菜、杂品)”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同时,依托有机农业,该镇成功引进的颜春、博泉、得茂实、山里阿哥、枫禾等41家农业公司充分发挥生态自然和农产品优势,不断向观光旅游目标迈进。
“互联网+”促农业升级
今年草莓节活动在总结前两届草莓采摘季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引入“互联网+高效精品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理念,积极探索商业运作模式,助力有机农业再升级。
日前,在淄博博山镇上瓦泉举办有机农产品“互联网+”推介会上,淄博市各大电商、旅行社、户外团体、亲子团体、车行等共一百余家机构出席。博山上瓦泉有机农产品牵手“互联网+”营销模式,分别与途牛旅游网、淄博创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O2O运营合作合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O2O营销模式(即线上营销带动线下消费)已成为当下最时尚的营销模式。它不但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还能为更多手机线上用户提供便利,手机在线即可随时预定有机农产品、团购采摘券等,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有机农产品采摘服务。”王金成说。
博山镇的“微信销售平台”也为有机农业建立了多条直销渠道,为种植户解除销售的后顾之忧。
除了网上营销,博山镇还利用网络提升博山镇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注册了“美丽生态家园——博山镇欢迎您”公众微信平台,定时推送活动信息。
“互联网+”为有机农业打开了更多的销售和宣传渠道,吸引了更多游客,如今博山镇上瓦泉村的草莓越卖越火,带动越来越多的果农致富。
上瓦泉村成立润成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化管理。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统一“管理、标准、检测、标识和销售”的标准组织管理。“以有机草莓为例,一亩平均收益6万元。”王金成说,“有些种植大户年前就能挣个三五万元,年后草莓长势更好,收益也会更高。”
生态旅游拉长农业产业链
草莓节当天,博山镇的农家乐、饭店生意火爆,家家挤满了游客。“幸亏提前预定了桌位,要不然真挤不进来呢。”在流苏园饭庄用餐的张先生说。
近年来,在博山区“北工南游东扩”总体规划布局的实施下,博山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资本进山、项目进山、人才进山”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高效农业,同时立足全镇的生态环境和有机农业产业优势,坚持实施生态旅游“一号工程”,并以打造“景镇一体、全域4A的生态自驾游小镇”为目标,全面扩大生态休闲旅游知名度。
5年来,博山镇建镇已连续举办两届草莓采摘季、两届蓝莓采摘季和中国博山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十余项大型节会活动,吸引近35万游客走进博山镇,享受大自然。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博山创作基地、山东省汽车自驾游基地等也先后在此落户。
此外,电影《使命》开机仪式、“身边的榜样”颁奖仪式、“辰巳山”民俗庙会、首届广场舞比赛、“博顿杯”全市青年干部徒步大赛、博山镇文体中心落成启用仪式等节会活动,始终服务于全镇的生态旅游开发,为打造生态旅游品牌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在适时举办活动的同时,博山镇党委、政府坚持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目前已发展星级农家乐60余家并投入使用;投资近6000余万元,建成生态观光路网140余公里,实现了园区、基地、景点、农家乐互通互连,为全镇生态旅游发展打下了硬件基础。
(杨淑栋 马景阳 孙蒙 任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