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市州经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宜宾]

  兴文方竹笋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月6日,继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山地乌骨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国家质检总局于日前发布公告宣布兴文方竹笋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形式审查并予以受理申报。

  方竹笋乃纯天然保健食品,为笋中之王,世界一绝。据悉,兴文县通过对兴文方竹笋与兴文独特的人文、地理、气候等特征的挖掘,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细则》等要求完成了前期申报工作。

  下一步,兴文县还将认真按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评审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资料,做好专家评审准备工作,确保兴文方竹笋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彭立华)

  

  [泸州]

  开出全省首张

  “金三”纸质税票

  

  1月4日,泸州市国税局通过“金税三期”系统成功开具四川省第一张税票,标志着“金税三期”系统正式在四川上线运行,解决耗时多、跑路多、表册多“三多”难题。

  据介绍,以往纳税人新办理税务登记时,要分别到国税和地税部门提交资料、办理开业登记等多项业务,耗时多、跑路多、表册多。而金税三期上线后,将逐步解决这些难题。纳税人在地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时,如果已在国税部门办理过登记,系统会自动调出纳税人信息,节省了办税时间,节约了办税成本。同时,金税三期系统将实现全国税收数据大集中,纳税人在国内任何一地的纳税信息,均可在此系统中实现共享,实现了税收管理信息大联通。

  (赵飞 庞玉宇)

  

  [资阳]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量

  居全省首位

  

  1月6日,记者从资阳市政府2016年第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自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中以来,该市7家金融机构参与试点工作,已累计发放贷款34笔,金额11945万元,总量居全省首位。

  据人行资阳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科科长周继耀介绍,2013年底,市人民银行加强与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局、市金融办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以简阳、安岳为首批试点县(市),以涉农银行机构为重点,大力推动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创新试点。目前,辖内邮储行、遂商行、村镇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参与了试点工作,已累计发放贷款34笔,金额11945万元,总量居全省首位,其中:简阳发放了5230万元,安岳发放了6275万元,乐至发放了240万元,雁江发放了200万元,实现了在全市两县、一市、一区全覆盖。

  2014年,市人民银行联合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局等部门推动简阳市成为首批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的30个试点县(市)之一,并将乐至县一并纳入试点。2015年,全市共发放农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68笔,金额653万元。其中,简阳发放7笔,金额为101万元;乐至发放61笔,金额为552万元。

  周继耀表示,下一步该行将继续加强同农工委、农业局、金融办等部门的联动,完善制度流程,同时抓住人民银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工作的契机,充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参与,促进辖区该项试点工作的扩面、提质、增量。

  (汤斌 钟陈)

  

  [遂宁]

  力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记者从遂宁市人社局获悉,该市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平台建设、优化创业公共服务、丰富创业活动等多项措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2015年遂宁市新增发创业担保贷款810万元,直接扶持88人创业,带动就业302人。全市引领1421名大学生创新创业,200余名大学生通过孵化实现成功创业。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389.6万元,促进355人成功创业。同时,回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3660人,发放返乡创业贷款600余万元,创办企业584个,实现产值近5.7亿元,带动12251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据介绍,2015年遂宁市制定创新创业政策25条、回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政策46条,重点围绕高端人才、科技人才、大学生、优秀青年、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六类群体,健全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各类产业特色突出、承载能力强的创业孵化园区(基地)和返乡创业园24个,构建以人才库、项目库、企业库、金融机构库、中介组织库和导师库为支撑的孵化系统。此外,该市成功推动遂宁公共招聘网、遂宁创新创业网、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运行,将创业服务等13项公共业务服务延伸至乡镇(街道)基层站点,实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线上与线下综合运行。通过举办“全市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创业大赛”“青年创客说”等多项创新创业主题活动,促进优秀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达成意向合作协议,推进创新创业工作落地生根。

  (王维 张琳琪)

  [攀枝花]

  与北京西城区

  深化旅游合作

  

  日前,攀枝花市与北京市西城区就进一步加强旅游合作交流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今后攀枝花市将与西城区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整合旅游资源,通过多方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根据协议,两地旅游部门今后将加大交流和人才培养力度,每年组织至少1次互访和交流,推动合作交流项目进程;重点围绕攀枝花市开发健康养老、运动养生、生态养心三类康养旅游产品,加强双方人才智力的互补交流。延伸拓展客源市场,积极引导开发和营销推广冬季阳光康养休闲度假产品和“大香格里拉”等精品旅游线路;支持对方到辖区举办专题营销活动;在汽车租赁、落地自驾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西城区将加大对攀枝花的指导支持力度。深化招商引资合作,西城区将积极组织企业到攀枝花市进行阳光康养旅游项目的投资考察;两地还将鼓励成立跨区域连锁企业,或通过投资、控股、参股、租赁等形式进行跨区域独资或合资合作经营。积极促进和配合交通、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单位,推动两地交通互惠、医保互联互通和异地结算的试行及实施等工作,为旅游项目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杨波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