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广东南丰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提供的价值近700万元的自动化水电控制系统,在西藏林芝建成投入使用。这只是南丰产品的一个应用,凭借高科技,南丰的产品远销售至巴基斯坦、土耳其、缅甸、泰国等多个国家。
但有谁能想到,20年前,南丰公司曾因产品落后遭遇“清退”的危机。作为兴宁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南丰的故事或许能有启发。
1996年,刘绍聪举债40万元,在东风市场租赁了场地,创办广东南丰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然而,在创业之初,南丰就收到常规产品即将被淘汰的通知。
是转型,还是转产,还是宣告倒闭?1998年,刘绍聪毅然放弃常规产品,选择转型升级。虽然前期的投入巨大,但2000年公司全部主导产品都实现了电脑化,到2004年南丰已经收到丰厚的回报,实现销售收入3009万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为2016万元,占总销售额的7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刘绍聪反复告诉记者,产品质量上去了,自然会有采购商上门。从模拟调节器、机械控制器等“淘汰产品”,到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的NF2000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荣获广东省优秀新产品奖WKL系列微机励磁装置,效益成为最好的证明。
到2014年,南丰实现年产值1.2亿元。时至今日,刘绍聪更加重视科技的投入,每年投入8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
此外,在人才的运用上,南丰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首先是借助“外脑”,南丰和华南理工大学、嘉应学院形成“产学研”合作,借助“外来”专业力量科研,目前在南丰“智库”里的专家就不下40名;其次是提高待遇,南丰一度有高技术人才买房的传统,时至今日,有意愿在兴宁买房的人才,依旧给予50%的购房补贴;再次是人才培养,大胆放手让“新人”带课题。(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