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素有米粮之都、猪甲天下、貂秀关东之美誉。畜牧产业一直是黑龙江省巴彦县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巴彦县委、县政府作出了把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作为立县主导产业的决定,畜牧业已成为巴彦响当当的当家产业、增收产业。连续6年获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到2015年末预计生猪、黄牛、毛皮动物、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500万头、25.3万头、256万只、1580万只,新建和改扩建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6个、肉牛养殖场4个、规模特种动物养殖场33个,禽类养殖场9个。巴彦县发展畜牧产业、构建产业集群、打造畜牧航母的诀窍是——
用科学化理念引领
巴彦县委、县政府把“强农”作为县域经济四大战略之一,确立了“大粮食、大畜牧、大加工”的战略思路和“打猪牌、发猪财、实现主辅换位,建设畜牧强县”的发展目标,县级领导带头抓生猪、特种动物和禽类产业,明确了各乡镇和部门的主要领导一切工作围绕猪、特种动物和禽类经济运行,切实加强畜牧养殖环节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坚持把畜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巴彦县除了建起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外,还建起了大型沼气池5个,小型粪污处理设施36个,通过采取粪便发酵还田再利用等方式,较好解决了粪污污染问题。今年新建成一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初步建成了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各环节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网络。
用标准化生产规范
巴彦县的生猪产业已被国家确定为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牧业十强县,成为“龙江生猪第一县”。巴彦猪肉以其成色好、含水量低、肉质鲜嫩而稳居国内头排交椅,“巴彦猪肉”早已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秋林公司著名的里道斯红肠就是用巴彦猪肉制造的。
目前巴彦标准化生猪养殖户达到1.8万户,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达到140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标准化猪场15个,年出栏5000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88个。毛皮动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3个,年饲养肉牛5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24个,年饲养万只以上的标准化家禽场养殖场36个。
用产业化经营提升
按照巴彦县委班子“大粮食、大畜牧、大加工、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把实施产业化经营作为畜牧产业升级和扩张的主要支撑,积极引进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和发展。先后引进了金锣、万润、正邦、大北农、七合等国内知名企业。年屠宰100万头生猪的兴隆金锣2002年正式投产,年屠宰150万头生猪的万润项目正在试生产。大北农1200头种猪项目、正邦2400头种猪项目建成投产。七合5000头种猪场项目和10万头养殖项目、元丰10万头养殖项目正在建设。培育壮大了大东北、丰源、海龙、丰乐等域内企业。明年重点建设好大江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30万吨饲料项目、3000头祖代猪场项目、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大北农集团1200头祖代种猪项目、正邦集团2400头祖代猪场项目。
用优质化服务保障
以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畜牧发展中心为骨干,以村级区域服务中心为触角,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组建了36个村级畜牧兽医区域服务中心,创新了动防、动检工作模式,解决了动防、动检终端工作问题,构建了动防、动检安全防线,巴彦县已连续10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疫情。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切实加大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和应用。生猪直线育肥技术、无公害生猪饲养配套技术、仔猪早期断奶繁育技术等得到了全面推广和应用。母猪电子饲喂技术、育肥猪料线系统步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建设和改造了了大北农、黑山润康、正邦、丰源、海龙、丰乐等种猪场,全县现有部级标准化种猪场1个,省级种猪场5个,种公猪站2个,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放眼巴彦,在“大粮食、大畜牧、大加工、大产业”和“畜牧产业强县富民”战略的指引下,在龙头产业集群的带领下,巴彦现代畜牧业已步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巴彦必将构建起产业集群、打造成畜牧航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绿猪之都”、“中国皮草之乡”,有望早日摘掉省级贫困县的帽子,跻身“全国百强县”之列。(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