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冬天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全国几大制鞋产业区风云变幻:东莞制鞋行业批量迁徙东南亚,成都制鞋产业链闹起罢工事件;江浙制鞋产业区面临中原鞋都的冲击……福建晋江作为运动鞋产业之都,也在经历自己的寒冬。而作为制鞋产业链上游的供应链企业成冠鞋材说,过冬是每年每个实业公司的常态,站在基础夯实的支点上看,这个冬天不太冷。
精细管理:
利润稳定,产值同比去年增长10%
与晋江一些鞋材加工厂不同,成冠鞋材的厂房面积不算大,但是整洁有序,办公楼和厂房呈军绿色外观,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军事化管理带来的效应。
“权责落实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人。从流程作业到管理的优化,培养有责任心,有品质习惯的员工。”成冠鞋材总经理丁再南聊起一直以来坚持的“7S管理体系”颇有心得地说。“一些有经验的老员工会为了节省时间,使些小聪明,小手段,这必然会影响到产品的整体品质,对于这一点我们会根源上防微杜渐。”为了做到这一点,丁再南不惜成本,对流水线上的每个员工进行单独培训再定期组织生产线的员工分组学习。
成冠是晋江为数不多的彻底执行“7S”体系的企业,其实作为制鞋产业链的上游企业,成冠更早感受到了制鞋业的寒冬讯息,得益于良好的管理习惯和绩效培训体系,他们及早进行了生产线调整,在产能过剩的时代,谁的品质稳定,货期及时,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因此,即使是进入寒冬,成冠的利润稳定,产值同比去年依然有10%的增长。
用人之道:
不拘一格用人才
目前丁再南的工作重心是新产品的开发,但是对于人员管理,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心得:“70、80成熟稳重,基本成长为公司的顶梁柱;90、00后新生一代,抗压能力较差,工作主动性较差,但是头脑灵活、有活力,是团队中必不可少的调节剂。如何把这两拨个性鲜明的人群揉合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是一个很考验智商和情商的问题。”
“人是企业的根本,是否用对人,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败。”虽然整个团队只有400多人,但核心技术人才占比5%,大部分技术人才是从车间一线员工提拔上来的。“坚决打击员工耍小聪明,同时合理引导员工进行创新,让基层员工看到个体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发现人才,留住人才。”丁再南说。
给予可期待的发展空间,同时薪资待遇也比同行业的行情略高,平台和待遇,是成冠留住人才的法宝。
机器换人:
期待智能机器带来红利
成冠鞋材作为特步的供应商7年,几乎是从特步全力扩张市场占有率开始合作; 2009年开始成为乔丹、快乐玛丽的鞋材供应商,长期与知名品牌合作,持续稳定的订单让成冠比其他供应商有对智能机器有更迫切的期待。
“目前器换人还不不是很成熟,针对制鞋行业的机器人还没完全进入市场,每款鞋做得不一样,某些基本工序可以电脑控制,但是目前还没看到这一块的红利。现有的智能机器智能化并不高,对于上游产业来说,通过人工管控提升效率完全可以弥补部分智能工序节省下来的成本。”丁再南说。(环球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