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跨界”踏上风口 张近东宣布将进军体育娱乐创投领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在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对外吐露六年的转型心得时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就是横亘在众多企业面前的关口,而跨过去的手段,唯有变革。一旦闯过关口,就可能迎来风口。”作为苏宁互联网转型的推动者和指挥者,为了造风,张近东宣布,本月底苏宁将对外发布 “青春宣言”,进军创业投资、体育和娱乐领域。

  ■ 刘薇

  

  在刚落幕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迎来互联网+风口的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苏宁将在这个月底宣布正式进军文化、体育和创投领域。在即将到来的25周年庆上,苏宁将对外发布“青春宣言”,文化、体育、创投三大板块将是此次“青春宣言”的重头戏,届时将涉及IP、影视、影院、足球、游戏、创业孵化等多个方面。张近东表示,希望通过“青春宣言”一系列战略计划的发布,为年轻人打造事业、梦想与快乐的一揽子支持平台,为年轻人创造成长的风口,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梦”注入新内涵。

  

  苏宁转型升级踩上风口

  

  2015年,苏宁驶入互联网零售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苏宁如何踩上了风口。在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首次对外吐露其个人的六年转型心得。

  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面对现场数百位企业家,张近东用一个数据揭开了苏宁的“风口”。苏宁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7.44%,线上增长80.63%,这是今年大型零售企业中增速最快的。但张近东认为,这仅是苏宁六年转型能力的释放,能够踩上风口,得益于苏宁提前启动的闯关计划。

  “转型升级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产业升级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张近东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期,大企业的增速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以零售行业为例,前三季度,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整体增速基本停滞,六成上市零售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与此同时,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的传统电商,也出现了增长乏力、增速放缓的趋势。零售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关口”的挑战。

  “但关口往往也意味着机遇”。对于那些目标坚定、勇于挑战自我的企业,就可能完成如鲤鱼跃过龙门的华丽蜕变,从而迎来扶摇直上的风口。张近东认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时代横亘在众多企业面前的关口,跨过去的手段,唯有变革。零售行业是最早受到互联网冲击的行业之一,也是目前与互联网发展融合最深的行业。

  如何把苏宁带上互联网的风口?张近东的一席话道出了成功的秘诀。“看得清趋势,耐得住非议,找得到路径”,这就是张近东六年的转型心得。苏宁在2009年传统连锁最巅峰的时候做出转型的决定,整个转型历程几乎是在舆论的聚光灯下完成的,发展到今天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现在看来,张近东的这一盘棋不仅赌赢了企业的未来,更是赌赢了零售业的未来。

  

  六年前已经预感到今天

  

  在演讲现场,张近东首次对外披露了他2009年的决定,这也是外部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苏宁为何在企业发展的巅峰期转型?张近东坦言,在2009年,他就已预感到了中国零售业的今天。当时伴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一系列网络通信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张近东就预感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一定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趋势一定会取代优势,因此,这也正是在之后的六年时间中,张近东带领着苏宁义无反顾拥抱互联网的原因。

  “变革最重要的是要看得清方向、顺应潮流,而企业家则要敢于放下过去的成功。”张近东直言,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任何优势在趋势的大潮面前都终将被淹没,“企业不怕选择艰难的道路,就怕迷失正确的方向”。他承认,在苏宁的转型过程中,一直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如今看来,正是因为决定和坚持,为其赢得了转型的时间。

  转型要看准方向。张近东指出,无论是实体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还是线上线下O2O融合,这都是史无前例的探索,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快速发展,是有效执行转型的关键。“在我们转型初期,因为没有标杆可以参考,很多时候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坚信一点,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一定是未来零售业的大势,因此我们坚定地将线上线下的商品、服务、体验等全流程打通。而今天,O2O已经成了全社会的风口。”

  他还认为,无论何时,企业都要坚守行业本质、耐得住社会非议,“制造业要有过硬的产品,零售业要有过硬的服务,这是永远要坚持的本质”。

  

  经历三关终于闯进风口

  

  虽然早有预感,也看准了方向,但苏宁的O2O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苏宁用了接近六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过程。张近东“揭秘”,在这期间苏宁共经历了“两个阶段”和“三道关口”。

  所谓的两个阶段是“+互联网”和“互联网+”。“+互联网”是将原有线下的资源和能力拓展到网上去,开展数据化的运营和服务,这是苏宁在2013年前重点做的;而“互联网+”则是让融合后的互联网技术再反哺线下,通过嫁接、叠加,来改造和优化线下实体的业务流程和零售资源。

  “三道关口”则是渠道、商品和服务。这是互联网零售运营的核心体现,也是零售发展的核心能力。首先,通过“+渠道”冲破平台发展的关口。传统连锁时代,不但在覆盖的范围上存在盲点,成本效益也有极限。苏宁在海内外1600多家实体门店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增加PC端、移动端、电视端的新渠道,丰富用户的入口;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技术改造实体门店,建立线下的互联网云店,最大限度地提升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今年上半年,苏宁推出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互联网产品“苏宁易购云店”,在“双十一”O2O购物节上,苏宁易购在11日零点开业的30家云店,一小时的人流量就达到了10万人次,当天线下整体销售同比增长达到153%。其次,通过“+商品”冲破品类发展的关口。过去受限于空间,门店的SKU最多也就几万个,只能专营某一类商品。如今,借助互联网技术,苏宁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家电、3C、超市、母婴、百货、金融、文化等不同消费特性产品的全面组合,商品SKU数已超过1800万。最后,则是通过“+服务”冲破体验建设的关口。

  “全开放”做时代造风者

  

  “所有的风口都有过去的时候,企业如果想取得长久持续的发展,不但要能够站在风口上,更要成为主动的造风者。”尽管苏宁已经踩上风口,但是张近东显然不满足于此,他要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再造风口,要把苏宁打造成为“造风者”。

  张近东用来“造风”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苏宁25年来锻造出的互联网“零售CPU”——包括专业化的商品供应链经营能力,广覆盖、更快捷的物流能力,以及满足用户需求的O2O极致服务的能力。张近东认为,对于苏宁而言,造风就是开放,各行各业都需要互联网+,企业没有必要再去重复别人的事情,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是要将各自的优势整合,优势互补,一起成为“造风者”。

  为此,苏宁在2015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提出“互联网+零售高速公路”的理念,通过开放入口、接口和出口,与全社会共享苏宁的零售核心能力。

  首先,将苏宁的零售专业能力产品化,全面向上游供应商和平台商户开放,打造多样的合作入口;其次,向平台合作伙伴开放接口,将零售CPU嵌入到各大平台中。比如“双十一”期间,苏宁易购天猫旗舰店跻身天猫旗舰店板块前三;苏宁的物流已经承接了大量天猫的快递业务。而苏宁云店也开始进驻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与此同时,苏宁向零售末端的企业开放,打造直通用户的四通八达的出口,努力缩短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将购物从门店端发展到PC端、移动端和家庭端。为离消费者更近,张近东透露,接下来,苏宁还将会服务于社区便利店、社区服务网点等零售末端企业,构建离用户最近的零售生态圈。“目前,我们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易付宝已在南京、上海等地向很多便利店、餐饮、娱乐、家装连锁企业大量开放”。

  面对现场数百位企业家,张近东再次担当起了苏宁“开放”战略形象代言人的角色。他表示,苏宁搭建“互联网+零售高速公路”,就是为了带动更多企业转型互联网,与阿里巴巴、万达等企业合作仅是开始,供应商、平台商户、平台合作伙伴、社区便利店等都是苏宁开放和服务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