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静 鲍安华
11月4日,记者从四川省召开的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工作会上获悉,“十二五”的前四年全省建材行业规上企业增加值增速都维持在10%以上,发展质量继续向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据省经信委介绍,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研究推动四川省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使绿色建材成为“十三五”时期引领该省建材行业转型发展的支撑。会议当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吕桂新介绍了目前全国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十三五”建材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代表企业及相关领域专家也做了发言和专题讲座。
会议期间,省经信委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全省建材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十三五”全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思路。
据了解,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建材行业的产能过剩、供求失衡表现得越发突出,我省建材行业克服了重重困难,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其中,经济总量不断提升。截至2014年,四川省水泥、建筑陶瓷、玻璃纤维、墙体材料等主要建材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水泥产量达到14264.25万吨,比2010年增长5.2%;平板玻璃产量3422.65万重量箱,比2010年下降19.9% ;建筑陶瓷产量76526.34万平方米,比2010年下降8.6%;玻璃纤维纱产量50.44万吨,比2010年增长82.1%;墙材产量375.4亿标块,比2010年增长77.1%。规模以上建材企业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48亿元,年均增速达22.5%,占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7.1%提高到10.5%,比2010年提高了3.4 百分点。
同时,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传统建材占建材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下降,水泥工业收入占比由2010年24.9%,下降到2014年的12.1%,降低12.8个百分点;平板玻璃收入占比下降到1%以下,而对行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混凝土与水泥制品、高档建筑陶瓷和特种陶瓷、新型玻璃、新型墙材、无机纤维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行业,收入占比大幅提高,预计可提高10个百分点。玄武岩连续纤维、TFT玻璃原片、隐形玻璃、人工晶体等为代表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从无到有,突破了国外封锁,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成为我省建材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绿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期内减少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