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库布其:平凡的故事,伟大的时代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在巴黎气候大会的演讲

  ■ 王文彪  

  (2015年12月1日 巴黎)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亿利资源集团7000多名员工,以及中国内蒙古库布其10多万绿化沙漠的民众,向这次会议的主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北京大学,他们派出生态领域顶级的专家学者,历时一年多时间,对库布其沙漠生态财富创造模式和成果进行全面、科学、严谨的评估,帮助我们总结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成功的经验,为推进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益的参考。我想,这将非常有助于我们加快实现里约+20会议上确定的奋斗目标---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总面积实现零增长。

  这次巴黎气候大会把库布其荒漠化治理模式作为案例来分享,重点展示中国库布其“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案例;展现中国企业积极响应、认真践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庄严承诺;分享中国在生态治理、环境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经验;推广中国库布其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模式,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防治沙漠化、应对气候变化和消除贫困的能力建设,并使之成为重要的试验、示范基地和外事参观基地,以此推动全球生态文明理念和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助力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特别是2030年全球土地零退化目标的实现。我认为非常重要。全世界都认识到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但从我们近30年的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防治荒漠化对气候变化作用非常重大。据有关机构测算,每修复5亿公顷的退化土地,就能吸收全球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总量的1/3,特别是占地球陆地面积1/4的荒漠化土地,干旱高温,给地区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把沙漠治理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气候变化改善的进程!当然,沙漠上取之不竭的太阳光能和浩瀚无边的土地空间,将是人类当下和未来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比如,每平方公里沙漠一年可产生400万度电。也就是说,仅一个库布其沙漠,就可以满足全中国1/8的用电量。再比如,库布其沙漠里长出的西瓜和西红柿非常甜美。

  作为一个为防治荒漠化奋斗了近30年的中国企业实践者,我深深感到,防治荒漠化、遏制全球气候变化已变得刻不容缓;同时也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的行动越来越有力,全世界的行动也越来越积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他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已凝聚为中国的社会共识,升华为人民的共同信念,并成为社会各界的行动指南。中国亿利创造的沙漠生态财富模式,就是在坚决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伟大绿色发展构想和战略。

  我出生在库布其沙漠,它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蒙古语称其为“弓上之弦”,总面积是1.8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斐济”的国土面积。它像一张弓一样悬挂在中国黄河“几”字湾上,阻挡了十多万沙漠人民走出沙漠的梦想。

  童年记忆里,每天睁开眼睛看见的都是沙,睡觉的床上沾满了沙,穿的衣服挂着沙,吃的饭里掺着沙。那里没有植被、没有公路、没有医疗、没有通讯,人们的脸上永远写着绝望和麻木。我十多岁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学校离我家的直线距离只有60多公里,但因为沙漠的阻隔,我不得不放弃去重点中学读书。同样的遭遇,不只出现在我一个人身上;走出沙漠,几乎是当地每一个孩子的人生目标。

  可是就像冥冥之中已有天定,我的人生始终绕不开这片黄沙。所以,到了1988年,我开始换一种方式看待我与沙漠缘分。那一年,我29岁,正是一个充满干劲的小伙子;那一年,中国政府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私人竞标经营集体企业;那一年,我承包了库布其沙漠边缘的一家盐厂,开始为几百名职工的生计负责;那一年,我们的工厂,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技术,有的只是三天两头肆虐的沙尘暴。我忽然明白,人的命运和生态的优劣紧紧相连,而要改变生态,要先有绿,要先有树。

  种什么树?怎么种树?我们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从零开始的。有时候种10棵树,1棵都无法存活下来;有时候刚种下一株,转眼间连树苗都被风刮走了。漫长的摸索中,我们不断从失败中寻找经验,从种10棵存活1棵的成活率,到存活2棵,再到3棵,直到在厂区周围种活了2万多棵树。这片小小的却珍贵的树林、库布其沙漠中第一抹绿色,从无到有,足足用了我们八年的时间。

  随着我们的企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品迫切地需要运往更多的地方,沙漠的阻碍成了最大的麻烦,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出现在我们心里——在沙漠中修一条绿色的穿沙公路!当年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在沙漠中修一条公路,就像在沙子中放一块木板,你把沙子轻轻一推,木板就被覆盖了。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还是种树!你必须在公路两边种植大量的树木,这样就能阻挡风沙。

  1997年4月3日,我永远记得这个日子。我们的伟大工程开工了,我和厂里的员工一起,带着干粮,顶着风沙,拖着帐篷,走进沙漠的腹地,去和沙漠更亲近地交流,去聆听沙漠内心的声音。40摄氏度的高温之下,没有运输的机械,我们就人工背着树苗、材料往沙里运;没有吃饭的案板,我们就把羊皮袄翻过来和面;没有住所,我们就用沙丘临时搭建简易帐篷过夜。3年时间,跬步千里,西北中国地图上连片的黄色中终于出现了一道绿色的线,中国第一条穿越大漠死亡之海的大通道终于打通了。

  越来越深入地了解沙漠,就越来越深切的体会到,人与生态祸福与共、休戚相关的联系,就越来越明白人文与自然的辩证法。随着更多的库布其民众加入到绿化沙漠的事业当中,新的创意竞相迸发:我们创造了“水气种植法”、“迎风坡种树法”,使沙漠中种树存活率达到85%以上,成为目前沙漠植树最高效的方法之一;我们不断研究适合在沙漠里种植的植物,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沙漠种质资源库;我们依靠科技创新,高效利用沙漠光热和空间资源,创造出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能、生态工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被媒体点评为正在引发“第六次产业革命”。而这一切,都是以保护沙漠,绿化沙漠、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如果说,从植树拓路开始,我们和库布其沙漠已经成为朋友,现在我完全相信,我们的友谊会地久天长!

  今天的库布其是怎样的景象?牛羊在太阳能电池板下悠闲地吃着草,光伏发电源源不断地输入国家电网;浩瀚的星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旅行;有机种植的蔬菜和水果正在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绿色食品……

  今天的库布其民众,大多数都住上了洋房,呼吸清新空气、享有良好生态,从事着生机勃勃的事业;与此同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当地蒙古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很多濒临失传的文化和艺术后继有人。更让人满怀希望的是库布其的孩子们,今天,他们可以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朗读、书写,他们可以在铺有草皮的球场上踢球、玩耍,他们的未来,再也不会重复祖辈父辈的宿命。

  近30年来,亿利资源、库布其民众和库布其沙漠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鱼离不开水的关系。我们都出生在库布其、生长在库布其;我们都曾经害怕库布其、想要远离库布其;然后我们一点一点去了解库布其、绿化库布其,从种活一棵树、绿化一个点,到形成一条绿色腰带,再到创造一片一片的沙漠绿洲。我们善待沙漠、善待自然,自然也以巨大的善意回馈了我们,最终实现了田园牧歌中的绿色经济、现代社会当中的天人相亲。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内蒙古是中国沙漠治理的先锋,库布其是中国沙漠生态治理的缩影。如果说我们库布其生态经济模式有什么秘密,那就是,创新了“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商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PPP+合作机制”;构筑了“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土地整治、沙漠生态产业开发”环环相扣的沙漠生态产业链,也绿土地、绿能源、绿金融+互联网’的沙漠生态循环产业体系,实现了“投资有收益,产品有市场,农民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生态环境有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我以为,中国库布其模式的最大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数以千亿的生态财富,更重要的是让人类重新认识沙漠和利用沙漠,为世界更多的沙漠变绿洲带来了可能和希望。比如,我们正在将库布其模式输出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座沙漠很多人认为是不可治愈的,但是我们进入两年已经让库布其的甘草药材在那片渗透着苦咸水的沙漠上长得郁郁葱葱。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库布其模式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荒漠化国家和地区。

  我们相信,中国库布其的治沙理念、生态经济模式,可以影响更多沙漠化地区的人民,走出一条“向沙要绿,向沙要地,向天要水、向光要电、变沙为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将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必将加快人类生存空间的开拓,也必将让恶劣的生态、贫困和战乱永远地远离我们。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得知我要到巴黎来参加今天的会议,库布其不少的乡亲希望我能捎来他们的愿望,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荒漠化的地区人们依然吃不饱饭,生活在恶劣的环境当中,他们希望库布其治理沙漠的方法和模式,可以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尤其希望它能给非洲荒漠化地区的人们,带来绿色的希望。

  他们内心的希望,就是我们肩头的责任。作为“全球治沙领导者”,我们要扛起来的,不再只是对库布其、对中国的责任,更是对全世界所有荒漠化地区的承诺。为此,亿利资源集团发起成立了“绿色丝绸之路股权投资基金”,首期募集300亿元人民币;承办了“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最重要交流合作平台之一;正在倡导成立“全球沙漠生态经济联盟”,共同致力于这项伟大的事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作为一个为防治荒漠化努力了近30年的治沙人,我深知,沙漠治理需要运用“复杂系统”的方法论,需要建立生态修复方面、产业循环方面、社会发展方面的生态系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需要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这里面有很多课题,需要我们联起手来,全面思考、持续研究。库布其只是一个开始,这项伟大的工程尚任重道远。

  在今年夏天举办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库布其共识》、《2015后生态文明建设愿景与合作框架》以及《全球荒漠化治理库布其行动计划》等3个成果文件,提出了在通过政府支持、市场机制、商业手段,多方合作,共同防治荒漠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和合作领域。借此机会,我倡议,让更多的组织、更多的人,和我们携手同行,投入到防治荒漠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伟大事业当中!

  期望在座来自媒体的朋友们,能够将把库布其沙漠生态修复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把全球生态修复最先进的理念传递到中国!

  期望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能够与我们展开积极合作,壮大“绿色丝绸之路股权投资基金”,为防治荒漠化的伟大事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期望有关的国际组织,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支持,为建设“美丽世界”贡献力量,让“库布其模式”为人类带来福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