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信访工作创新侧记
■ 本报记者 龙良贤 吴礼明
2013年6月4日,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来到安徽省滁州市调研信访工作,在实地考察了滁州市信访局信访接待大厅,现场观摩了领导干部接访情况后对陪同的安徽省副省长方春明,省委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王唯意味深长地说:“滁州信访工作创造了‘五级书记大走访’、‘一部三中心’群众之家,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应该说在全国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
这天,陪同调研的中共滁州市委书记江山、市长张祥安听到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对滁州信访工作的肯定,十分高兴。江山对舒晓琴说:“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近年来,滁州市不断创新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开通了多列群众向市领导表达诉求、寻求问题解决的‘直通车’,在群众和领导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崭新的‘通心桥’”。
2013年8月9日,中共安徽省滁州市委副秘书长、滁州市政府信访局局长谭启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务院副秘书长舒晓琴所指的‘五级书记’是我们逐步建立的‘市、县、乡、村、组’五级群众工作网络,‘一部三中心’是指我市在全省乃至在全国率先建立的群众工作部和信访联合接待中心、群众利益维护中心、法律服务援助中心的为民服务大平台,这是我们初步打造出的信访工作‘滁州模式’”。
“滁州模式”初开花
2013年8月9日,本报记者驱车赴安徽省滁州市采访。一路上,浓郁的农耕风情和城乡建设的文化古韵扑面而来,走进市区一角,远远望去,那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在山中行走2公里,渐渐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远远望去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四角翘起像飞鸟张开翅膀靠近在泉水边的亭子就是醉翁亭,这当然令人想到北宋儒学家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的精到笔触:“环滁皆山也”。
然而,滁州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淳朴的民风和浑然天成的景色。在这片“环滁皆山也”的世外桃源,由于不断创新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发展经济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使原本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呈现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面貌。
(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