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悦
昨晚,给女儿检查语文习题册,偶然看到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再次读了一遍后,思绪不禁胡想起来。假如子美要是吸起烟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杜甫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安史之乱”时期。悲摧的老杜同志,一生都在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中度过,所以,他对当时那黑暗的社会产生了无比的仇恨。这从他的《三吏》、《三别》等诸多诗歌中,毫无隐藏地表露了出来。老杜应该是喝酒的,假如他吸烟的话,估计也没钱抽什么大重九、1916等FB之类的烟,只能抽些5元以下的白沙、红梅等廉价的款式。试想,当他在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愤恨的诗句时,嘴里边含着的一定是手卷的老旱烟,在冒着浓浓的、呛人的烟气中,千古佳句就这样诞生了。
其实,在老杜的诗中,也有不少格调欢快、色彩明艳的诗。如《春夜喜雨》、《望岳》等。心情愉悦的老杜在做这类诗时,也偶尔抽些价格较高、味道较好的烟。例如,在酝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时,老杜同志左手夹着一支软珍云,右手握着微州狼毫,悠然地吐了一个烟圈,自言自语地说:“这个潜字好,比徐字更能体现春雨的轻柔.”;在构思“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时,工部老兄一定是站在泰山脚下,一口接一口地吞着软中华,来回地踱着步,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当他喜闻官军打败了史思明的叛军时,本来正准备卷一支老黄烟来抽,听到这令他振奋无比的消息时,立即把卷好的喇叭往地上一扔,对他那穿着补丁叠着补丁的妻子说:“老伴,快去村口的小卖店给我买一包黄鹤楼1916,要无警示语版的!快去啊,你咋这么墨迹呢?”杜嫂张了几下嘴,最后吐出几个字来:“老头子,俺们家里只有5元钱了,还留着明天给娃交学费的呢!”,子美咽了一下吐沫,无奈地把扔到地上的手卷喇叭捡了起来。
想来,老杜同志的一生真是不幸。
比老杜同志早出生10多年的李太白就要幸运多了。这伙计出身好,小时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长大了,老爸给他100万人民的币,对他说:“小子,出去逛去吧,想去哪旅游就去哪;酒别喝太多,烟要少抽,别总想着去泡妞。总之,少烟少酒慎言行,没钱了,我给你打卡里。”于是乎,这伙计就开始了他的浪漫之旅。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小白就把老爸提醒他的那些话全都忘在脑后了。结交了不少朋友,人家要AA制,他不同意,全部他买单。不是上千元的酒,他不喝;不是百元以上的烟,他不抽。主要是这小子有才啊,喝上酒、抽上烟,就吟出一堆堆佳篇。
游玩到首都长安时,这小白同志依然一天醉醺醺的,无所顾忌。管你什么高家大力士的,你领导身边的秘书咋地?你抽南京95,我就抽大重九,别跟我装,你还得给我点火,谁让我是二代呢?于是这小白同志就在京城里牛气冲天的,是吃、喝、抽、洗一条龙啊!居然连领导的小秘,老杨家的小四环子都要泡一泡,你说这得多大的胆啊?早把他老爸的话当耳旁风了。
小白同志与老杜虽然交往次数不多,但也是惺惺相惜。有一次,老杜同志去拜访小白。落座后,小白拿出一包白沙和天下,对老杜说:“小甫啊,来尝尝新上市的烟。”老杜抽出一支,点燃,吸了几口,无限感慨地说:“过年了,终于吃上一顿饺子了!”小白又拿出一条,让老杜走时带上,老杜很严肃地说:“我抽不惯你烟,嘴太长,没几口就完;多谢李叔的好意,我还是抽我的老旱烟吧!”人穷志不穷啊!
假如,千古一帝始皇要是吸烟的话,估计他一定号令全国的人民都要吸烟,谁不吸,就抓谁去修长城和陵墓去。估计那些被抓去的壮丁都是不吸烟的,谁让你违背赢政的话呢?当他们在拼命地干活时,旁边监督的官军,每人嘴里都叨着烟,一支接一支地抽,在氧气不足的陵墓中,把这些壮丁活活地给熏死了!
孔子他老人家喝不喝酒,我没有考证,但估计一定不吸烟。否则还如何教育学生呢?
忽然女儿推了我一下,说:“爸,你在那作啥梦呢?我这张卷纸写完了,快给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