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坚守责任底线保证幸福指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记者 李成成 报道

  企业的幸福指数与其责任底线息息相关,一个企业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创造员工、企业、社会的幸福感同样重要,那么幸福感怎么保证呢?首先需要的就是企业坚守其责任底线,既追求企业、伙伴、员工的利益和目标的实现,也追求社会、公众、客户利益和目标的实现,这样的企业才能创造幸福感。

  企业责任关系幸福指数

  企业责任一般而言包含三种层面,即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经济责任是企业运作、发展的基础,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而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虽不能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但亦是必不可少的。

  强大的社会行为可以帮助企业赢得人才之战、品牌价值、社会责任投资、客户要求等,因为现在的企业竞争已经从过去的技术、产品上的竞争上升到了公司责任理念和道德文化水平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大一部分企业因为一味地追逐经济利润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不全面,很多企业认为社会责任就是公益事业或者社会捐赠,而中小企业一般利润很有限,由此声称自己无力承担此责任,并且会忽视社会责任中的重要要素。这是社会责任的认知误区。

  无可否认的是,一些完全忽视企业责任的企业还存在,尤其是在食品行业,这些企业只知道尽可能多地招揽钱财,而置公众安全于不顾,践踏责任底线。无疑,这类企业是没有幸福感可言的,反而更多的内心是愧疚和不安感。这样的企业无法长久生存,其竞争力也大大减小。

  拥有坚守责任底线的企业,都比较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员工的福利和工作心态等,而员工也乐于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对公众、对员工、对环境负责,才能保证企业以及员工的幸福感。

  幸福指数现今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然幸福指数的划分标准还很难界定,不能仅仅用收入作为划分标准,但无疑创新型、开放型、人性化的企业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

  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曾经把企业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制造驱动的企业,人会被机器绑架并最终被它们替代;一类是营销驱动的企业,人会被欲望和目标绑架并最终让自己迷失;还有一类是价值观和创新驱动的企业,在那里人会被梦想激越和愉悦。

  显然,第三类企业才是幸福指数相对较高的企业,用价值观和创新来驱动企业,更人性化也更符合社会、环境责任的要求。第一类企业用冰冷的机器制造产品,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不言而喻。第二类企业与恶魔做了交换,无限追逐利益被欲望吞噬的企业,像是一台被利益驱使着前进的赚钱机器,幸福感又从何而来呢?

  幸福是每个人一生所求的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企业发展的最佳状态。那么幸福感从何而来?舒适的工作环境,稳定的收入,积极的工作心态,荣誉感、成就感等等,这些都是幸福所包含的方面。

  而企业幸福指数则应该包括,价值观是否明确,核心竞争力是否有优势,现金流是否良好,企业文化建设怎样,团队建设是否稳健等。作为员工来讲,则应体现在员工的个人价值在企业中得到显示和提升,不仅仅在经济回报上有体现,还有领导同事的尊重和重视。

  要做到这些,就势必要求企业恪守责任底线,不仅要保证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也十分重要。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无论是在道德、法律、思想、价值观方面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而只有恪守这些准则,才能自如地生活在其中,才有机会言幸福。除此之外,环境也与我们关系密切,在日渐恶化的环境中,人们忧心忡忡,内心难免压抑,何来幸福可言?在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内心才有归属感,才能体会到积极快乐的情绪。

  作为一个企业,要以保护、坚守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为己任,才能为社会为员工所称赞和拥护,才有机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才能让自身也让员工和公众拥有幸福感。

  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企业赚钱的初衷,一个企业若抛弃了经济责任,没有良好的现金流,没有与工作同步的收入,员工在这样的企业中连生活都无法保证怎么会有幸福感呢?穷企业注定留不住人,发展短暂,只有在生活稳定的基础上,员工才会心甘情愿与企业共同进退,奋力打拼,才能看到幸福指数。

  企业的责任底线,与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无论是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还是环境责任,都要认真恪守。因为,只有坚持住这些责任底线的企业,才能给员工、老板和企业自身提供幸福感。

  提高幸福指数是企业责任

  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生存环境已然发生了变化。现今企业的竞争已经仅仅是获得利润的竞争,而是创造幸福的竞争;企业的创新也不仅仅是产品、制度、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创新,而创造幸福的创新。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在我们全力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幸福感也成为了民众头脑中最为紧绷的神经之一。

  幸福指数越来越受重视,对幸福的追求是我们毕生所求的,而在企业中能否获得幸福感亦成为决定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幸福指数无疑已经成为了企业责任之一。

  既然幸福是我们毕生所求的,那么怎样得到幸福呢?幸福应该从小事从个人做起,再扩大至家庭,直至企业。若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把提高幸福指数当做发展的目标,那么社会的幸福、全民的幸福指数的提高也就有了保障。

  可以看到,在经济不断发展,GDP不断提高的趋势之下,人们的幸福感却并没有如愿的提升,这是不协调的发展模式。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呢?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繁重的工作压力降低了民众的幸福指数,工作占据了每天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而在这期间,因为工作上的种种不快的因素让民众感觉不到幸福,这也就大大的影响了幸福指数。

  每个人每天至少工作八小时,在这八小时里,我们身处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承受什么样的压力,工作状态如何,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等等,这些因素对这一天的心情感受起着很大作用,甚至可以说,在企业里工作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感。

  这些年来,不断有劳资纠纷的事件发生,工人们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与雇主的纠纷冲突不可避免,甚至间或会有流血事件发生,在这样的企业中工作,幸福感从何而来?

  另外,激烈的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高房价、高消费、就业难等问题,让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大增加,也使民众的幸福感受到严重损害。在这样的条件下,员工的幸福感一日一日地下降,就显得在所难免。

  面对民众与日俱增的对幸福感的需求,企业应把幸福指数当做发展的目标之一。企业靠什么发展,当然是企业中的员工们。若员工的幸福指数低,势必会导致员工工作激情退却,工作效率减低,工作状态不佳等等问题,这对企业的发展将会有直接影响。

  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不仅与企业的效益、发展挂钩,也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企业要在社会上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社会群众的支持,而提高幸福指数、创造好的工作氛围和文化环境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一种回馈。另外,一个拥有相对较高的幸福指数的企业将会得到社会更多的亲睐和赞许,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幸福感不仅仅是对员工而已,也是对企业老板、企业自身来说的,三者是浑然一体的,都拥有了幸福感才是真的达到幸福指标。可以看到的是,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认识到幸福指数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提高幸福指数方面的尝试还比较欠缺。

  企业所要做的就是,把幸福感当做自己的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全心全意地认真投入,在实践中把握企业幸福的真正本质,令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的良性发展,并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真正和谐。

  近年来,商界也举行过许有关企业幸福指数讨论的会议以及幸福感企业评选活动等,这也表明了企业界对幸福指数的重视程度。我们国家企业的商业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正在慢慢由追逐利润逐渐向追逐幸福过渡,这是很好的现象。

  幸福指数已经成为当代人极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国家所重视的发展方向,在此情况下,企业须得把幸福指数当做责任来发展,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为提高幸福指数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