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小企业信任危机 银企关系恶化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记者 李成成 报道

  信任是每一种关系维持和建立的基础,不管是国家之间、人与人时间,还是企业之间,信任都是必不可少的。拥有了信任,相互之间的和善关系才成为可能,银行与企业之间要完成借贷关系,则更需要信任的存在。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现状是,银行与企业间的信任关系正在一天天的消退,银企之间的关系正一天天的破裂。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需要银行投资的时候,然而二者之间既无信任可言,又何来融资呢?现今融资难,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破产或濒临破产。

  中小企业:无缘银行融资

  中小企业在中国的企业数量中占据绝大部分,然而这个庞大的团体却年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可以看到,已经过去一半的2013年中,许多中小微企业因为资金周转不到位而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

  中小微企业资金难的问题是世界范围的难题,而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更是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中。究其原因,中小企业需要资金周转,然而银行却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有苛责。而为何会融资难,那是因为银企关系中最重要的纽带——信任已经破裂,而其破裂的现状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由信任破裂而产生的融资难、经营难以为继造成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不得不被迫宣布破产。

  银企之间信任的破裂,对中小企业的直接影响就是钱难得。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对经济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中小企业因缺乏资金而经常性的破产,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小企业可以说是当下中国经济创新的主体,其创造了中国一半以上的GDP,而且其上缴的工商税也在50%左右,可见,其在经济中所占据位置的重要程度。除此之外,中小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岗位,也吸收了中国大部分的就业人员,其对社会的贡献可想而知。那么,既然中小企业如此重要,为什么会有融资难的困境呢?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实在令人堪忧,这些企业常常会因为资金周转的问题而面临歇业或破产的局面。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渠道就是银行贷款,据统计,有66.7%的小微企业主在寻找外部资金来源时首选银行,然而,银行贷款却常常是不可得的。有关数据显示,全国中小企业中,仅有约三分之一的企业能从银行获得融资,剩下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无缘银行资金支持。

  银行需要有对中小企业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信任,才会对中小企业予以资金支持,然而,有一些中小企业无法做到这一点,银行对其信任的评估结果若是不合格,那么投资这一要求就免谈。

  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是导致其缺乏信任、融资困难的一大因素,银行贷款的发放也会考察其企业经营的情况。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企业因为盲目投资、盲目扩张、盲目追求效率和规模,而让企业发展严重超出了自身的资金承受能力,这就增加了其对银行贷款需求的膨胀。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是信贷紧张的当下,银行对投资则会更加小心谨慎,惧贷和惜贷的心理更甚。银行也会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若是企业经营不稳定,银行当然会避免投资此类企业,中小企业中不乏经营糟糕的企业,加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恐惧和谨慎,其贷款便会更显不易。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期盼常常落空,造成钱难得的局面。

  企业的信用是贷款融资时最重要的,然而一些中小企业却表现出道德缺失的现象,这就无可避免地让其信贷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此融资极其困难的状态下,一切企业主的行为或多或少地令银行对整个中小企业产生了畏惧和担忧的心理。从信用体系方面来看,在资金链出现问题时,一些企业因资不抵债而被动信用丧失,如此其便再难以得到银行的贷款。

  由此看来,中小企业还需修炼内功,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经营状况优良,发展前景广阔,自会吸引资金进来。要想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和看好,当然得从自身做起,国家调控、引导、扶助只是一方面,只是一个外力,决定自身命运的还是中小企业本身。

  银行:压倒企业最后的稻草

  此前温州曾举行“银企座谈会”,在此次会议上许多企业都毫无顾忌地当面声讨银行,并认为现在银企关系已经达到了最恶劣的状态,银行不给予中小企的资金支持,甚至在中小企业发展维艰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收回已贷出的资金,这样的行为让本已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对此,周德文表示,有的银行为了回笼资金,骗取一些企业说可以先还贷了再继续贷款,但企业一还完贷,银行就以各种理由不再贷款,这种抽贷、压贷的现象非常严重。正是这些原因,很多温州企业现在已经不还银行利息了。银行在这种状况下不仅没有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反而大规模地抽贷、压贷,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更加紧张,这很有可能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例如,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日驰机械有限公司,就被资金周转的困境所难倒。董事长张黎明曾表示,其公司今年遇到的最大难题便是,手中空握有4000万元的订单却没钱买原材料,资金缺口大约500万元,向银行贷款却遭到拒绝。张黎明感到很无奈,现在银行贷款的门槛越来越高,条件也日渐增高,审核的手续、范围也更加繁琐,包括企业现金流、诚信度、税金等等。

  在此前,银企关系还未恶化到这般境地时,便有许多中小企业抱怨申请银行融资时的种种不顺利。据了解,将近一半的中小企业主均认为目前的贷款所需时间长,手续繁琐;另外无法提供充足的抵押或担保、不能提供合适的财务报表、贷款成本高等等问题都是企业融资所常见的。

  如今,银企关系危机愈演愈烈,可以说中小企业对银行的态度,已经由期盼、依赖转变到了指责、归咎的地步。中小企业频频倒闭或者纷纷走到濒临倒闭的边缘,企业生存难以继续,主要原因皆为资金运转而导致。在极其危急的时刻寄希望于银行,希望能得到银行融资以期企业走出困境,然而在企业最需要银行的时候,银行方面却撒手不管,此番行为确实寒了不少中小企业主的心。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步恶化因此在所难免。

  另外,银行大都倾向于贷款给央企、国企以及大型企业。毕竟这些企业在经营状况、在信用等各方面都具有优势,而银行也乐于将资金投放在这些更有保证的大企业里,这就导致银行资金大量地流入大型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只能眼睁睁望着而与资金无缘。

  殊不知,最需要资金的其实是那些奋力生存的中小企业,其实较小规模的资金贷款就能帮助企业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然而很少有银行会去注意到那一个个并不起眼的中小企业,这就致使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只能对着银行贷款望而喟叹。中小企业对银行抱有恶劣的不友善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缺少沟通,没有理解,互不信任,这是导致其恶劣关系的关键所在。任何一种友善的关系都需要沟通和了解,两个陌生人遇见也仅仅只是匆匆地擦肩而过,更何况是企业与银行之间。其关系中存在大量资金和货币交流,这就更需要相互的沟通和理解,然后才可能建立其信任关系,二者之间的借贷项目才能成功建立。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银企关系不断在恶化,但是也可以看到国家和银行对于小型企业的重视度正在逐渐加强。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末,全国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4.77万亿元,其中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12.04万亿元,比全部贷款增速高2.62个百分点,增量比上年同期多19.6亿元,已连续4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

  银行与企业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当然更需要得是彼此之间的信任,才能和谐发展、互帮互助,促进彼此的发展。在银企之间信任破裂的恶劣环境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和睦相处例子。

  7月9日新疆召开的2013年自治区中小微企业银企对接会上,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等5家银行与8家企业进行集中签约,达成2.77亿元授信总额,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5月末,新疆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2795.7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00亿元,同比增长15.7%,中型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占比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7个和9.2个百分点。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互不信任,会导致二者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二者是相依相存的关系,其不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若关系继续恶化,将对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影响。中国历来就是以包容的豁达胸襟为处理各类关系的前提,所谓有容乃大,银行与企业若能如此,将是极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