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3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蓉城十八拍》:定格在散文里的古城记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康俊  

  相比龟城、锦城,肖复兴更喜欢把成都唤作蓉城,“龟画芙蓉”建城的传说虽无处考究,但“芙蓉护城”的场景犹可想象。岁月悠悠,物是人非,这座古城依然次第绽放五代的芙蓉、唐代的海棠、宋代的梅花,在这扑面而来的芬芳气息中,肖复兴像是一位阅尽春风秋雨的沧桑长者,俯拾古城文化遗存,怀想古城历史光景,感受古城内涵余韵,而后执笔写下《蓉城十八拍》,把古城的印象倾注于笔端,让古城的记忆定格成白纸黑字。

  肖复兴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精神家园,用文学作品彰显着文学艺术的真、善、美。他的报告文学三性统一且新颖尖锐,他的小说朴实无华却鞭辟入里,他的散文包罗万象又细腻隽永,使读者真切体会到文学艺术所独具的抚慰心灵、丰富情感的重要作用。这位北方汉子用他爽朗的秉性与纯粹的文字征服人心,逐渐成为当代文坛炙手可热的人物。相比报告文学的严谨,小说的通俗,我个人更喜欢散文的灵动。肖复兴的散文重情感亦重理念,叙事不过实,抒情不空当,对语言的把控,对事物的拿捏精准到位。肖复兴的散文涉猎范围甚广,在他笔下风土人情、自然境界、音乐艺术、体育竞技、绘画读书,皆可行文、皆可成文。肖复兴的散文于字里行间引领读者感叹山水的隽秀,旋律的永恒,运动的不息,文墨的不朽,于景象意境里引导读者感受艺术天地的广阔自由。

  《蓉城十八拍》一书中肖复兴从地理与地名的变更、文脉与性格的传承,以及老庙、老桥、老街巷、老城墙、老公馆、老茶馆、名人故居等十八个方面,全方位解读古城遗世地标,立体化勾勒老城现存文化脉络,多角度诠释蓉城老而不衰、历久弥新的缘由。书中作者重拾记者身份,从金沙出发一路前行,把目光聚焦在“文化留在时间里的缥缈身影”上,细细品味,触摸其珍贵遗存,移步换景,如数家珍般说尽蓉城街头巷尾、纵横交错的文化痕迹、历史遗迹、民间小吃,悠然感受成都的历史文化与民间生活。

  三千年前古蜀国的石龟图腾,五代四十里的锦绣芙蓉走过悠悠岁月,依然留存于成都这座古城,面对曾留有历史传说痕迹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面对留有文人骚客余韵、善男信女痴愿的“三湖两池南北寺”,面对人去楼空繁华不再的“刘公馆和邱家祠堂”,面对穿行舌尖千百年的“洗脚泡菜郫县豆瓣”,作者的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和震撼,感情的闸门被冲开,于是写下一篇篇关于古城历史、文化、生活的散文。它既是作者的一本旅行札记,也是古城的一段年轮记忆,更是成都的一部留世之作。作者把过去的历史遗存和今天的生活积累凝练成文,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对历史心存敬畏的体现。

  肖氏散文自然清新、平实显然,如同上等美酒,经过情与理的悉心酿制,经过意与境的精心调和。好酒,入口醇香绵柔,在喉厚重凛冽,回味余韵深长。美文,读来情景交融、文笔优美,想来,言之有物、情真意切;思来,意犹未尽,言近意远。

  值得一提的是《蓉城十八拍》中收录肖复兴手绘插图五十余幅,古城的文化遗存、文人遗迹、民间小吃,古城过去与现在、湮灭与记忆尽在其中,全书图文并茂,生趣盎然。

  不管春天你能否来蓉城,能否从金沙出发沿着肖复兴的足迹,重走一回蓉城,但如果你想感受古城韵味,了解老城的文化遗存,不妨先阅读一下《蓉城十八拍》,因为书里定格着古城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