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健/文
中国正处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中国长期形成的低劳动力成本、高资源能源消耗的发展战略已经难以为继。从实际的情况看,发展转型是一个需要付出代价的痛苦过程,但是只要坚定不移地创新前进,依靠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内需拉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依然看好。
做外贸生意的老张夹着烟,把LV钱包放在桌上,紧闭双眼慢慢吐出3个字:太难了。
老张说,他一度想变卖厂子,然后回河北老家种地,“2007年之前都顺风顺水,国外市场非常好,我压了许多钢材准备卖个好价钱,但突然间就无人问津”。
幸好,老张只是变卖了房子和车子,留下了工厂没有变卖,苦苦支撑两年之后,老张也开始变通地做些进口贸易,而且眼睛不光盯着欧洲和美国市场,现在他的客户里更多地出现了“桑托斯”、“费尔南德”这样的南美国家常见人名。
“这些地方的人要的东西多,而且没有欧美客户那么多麻烦。”老张笑着说,做生意最大的“不变”,就是要善于变化。
对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讲,变化一词恐怕难以负载宏观经济战略决策的调整,而转型则恰如其分。
灾变的提示
2008年,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喷薄而发,中国企业亦难独善其身。
廉价的服装、鞋帽和小五金成为“中国制造”,乃至中国经济的代名词,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价格优势不再,出口受到抑制。于是出现了老张所说的那句“太难了”。
经济数据证实了老张的感受。中国2008年四季度GDP增幅快速回落至6.8%,拖累全年经济增速下跌至9%,是2002年以来的最差表现。
金融危机是对中国经济一次由表及里的体检,已经使人看到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加速之快令世界瞩目,GDP增速从2001年的8.3%提高至2007年的13%,增量部分外需贡献了63.9%,接近三分之二。
但这是WTO红利附加全球经济高潮的结果,一旦外部环境不佳,高位的经济增速就难以持续,这从金融危机之后的表现也可明显地看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指出,本世纪以来,资本投入比上世纪90年代贡献明显提高,说明我国此前的高速增长,实际要素投入依赖性增强,全要素贡献率下降。我国工业增速无论从历史比较还是从全球发展来看,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工业占比很难再有大幅度提升,这要求中国工业规模扩张模式必须让位于质量提升型模式。
改革的艰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勇气和智慧推动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对稳增长、增后劲具有双重作用,是现代化必由之路。没有这种积极主动的“升级”,发展也难以稳住、更难持续。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告诉记者,中国经济面临四大转型,即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从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型、从私人产品供给向公共产品供给转型,以及低碳经济转型。
而转型首先要容忍较低的经济增速,以往经济“破八即慌”的心态需要逐渐调整。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笔者,明年政府有可能将把经济增长目标进一步调降为7%,而实际GDP增速可能仅在7.5%,通过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速以换取部分结构性改革的突破。
他说,要使中国经济重新恢复活力,避免走重复刺激来稳增长的老路,需要对上一轮经济增长中留下来的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以清理,通过推动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来换取红利。
但中国改革已经涉入深水区,首当其冲的便是国企改革,其实质是要解决国有经济在中国市场的地位问题。
而财政体制改革同样是难啃的硬骨头,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能,但也逐渐使得地方政府捉襟见肘,连广东省财政厅厅长都曾在“两会”期间哭穷。
一系列改革问题都与发展问题交融在一起,目前城镇化战略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种种改革问题也在其中得到汇集。“这是一个练兵场,也是检验改革决心和成效的试验田。”一位官方智库人士说道。
在他看来,改革共识已然形成,而路径则需要由易至难,“国家已经开始将行政审批下放,这是放活经济,吸引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第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也要先淘汰落后,期间不断鼓励先进,形成梯度。”
链接
从楼市看中国经济
“国五条”落地三月 楼市仍高烧不退
6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同比上涨的有69个,其中涨幅最高的广州为15.5%,唯一出现同比下降的为温州,其降幅为3.8%。
一线城市的涨幅尤为明显。统计数据显示,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中,广州同比涨幅15.5%,北京同比涨幅15.2%,深圳同比涨幅14%,上海同比涨幅12.2%。二手房指数中,同比涨幅最快的也是一线城市,北京同比涨幅12.8%,广州同比涨幅9.9%,上海涨幅9.2%,深圳涨幅8.3%。
房价的快速上涨,总是超乎人们的预期。为了遏制这种局面,各地政府拟出台“限价令”。从目前全国楼市看,一、二线城市因为集聚了过多的资源,使得房价易涨难跌。有分析认为,在房价上涨预期未变的背景下,以行政手段限制房价,短期来看的确能够稳定价格,但长期来看,难以扭转上涨势头。
继出台“国五条”执行细则后,北京出台了新的限价方案,即对报价明显高于项目前期成交价格和周边在售项目价格,且不接受指导的商品房项目,可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书或暂不办理现房销售备案。
据悉,北京价格规定最严,要求新房实际成交价格不得高于前一期和周边区域楼盘价格,与此同时,现房也需接受价格指导。
有专家认为,其他地方将会效仿北京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以引导市场预期。据了解,继北京高调宣布“限价”之后,上海、广州、深圳亦对房价进行管制。比如广州要求,从4月24日起,全面执行商品住宅预(销)售价格网上申报制度,其预售价格需要接市国土房管部门的价格指导等。
除此之外,在房价连涨的背景下,广大的二三线城市也将步入价格干预的行列之中,日前,安徽、河南等地也将在7月1日起要求限价。
长期以来,楼市调控政策以所谓“合理房价”为目标,以政策挑战市场,但事与愿违,一边是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另一边却是房价不断上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何去何从?
“房地产调控应该主动变局而不是说继续进行加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说,我们以前规划中的房产税,房地产信息联网,包括相应的一些税收政策等等,应该提上日程。如果说在目前情况下仍然寄希望于行政调控,甚至限价,限购等等,那么不仅无助于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反而是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要从过去以抑制需求为主,改变为增加供给为主,鼓励增加城市的保障房供给,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给,增加住房土地的供给,控制地价、房价,从而激活房地产投资与销售,继续发挥房地产对经济发展的正能量。”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
未来的整个调控思路应该更加注重制度的建设,应该更加注重从一个调控的思路转向制度建设的思路。
同时,调控土地价格也尤为重要。北京中原地产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称,目前整体土地市场温度依然处于攀升过程中,广州、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均出现了区域土地价格新高。整体楼市在国五条落地力度低于预期的情况下,购房者、开发商对市场的判断再次出现明显的一致看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