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国二手衣物出口灰色产业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成希 陈益刊 报道

  

  十年前,旧衣回收、洋垃圾买卖在中国还是非常兴盛的产业,而现在已逐渐“日落西山”到了微利阶段。而这个产业在非洲还处在暴利阶段,不少敏锐的非洲人和中国人嗅得了这个重要商机,纷纷投身这一隐蔽的行业。

  广州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二手衣物产业链——每天有数千名二手衣服贩子活跃在各大居民小区和城中村,他们不仅从居民家中收购废弃不穿的旧衣服,而且从垃圾堆里捡拾,或者是从垃圾收集站收购,还有一些是来自医院或者学校的旧服装,它们都没有经过清洗和消毒,分拣和包装好后就运走。

  这是一个朝阳的暴利行业,也是一条需要消弭误解和加强规范的产业链。与欧美二手衣服流通市场不同,中国的这些企业存在合法性的问题。

  “我希望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去规范这个行业,让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能合法经营,并去扶持合法有资质的企业做大做强。”中国旧衣服网创始人方晓东告诉记者。

  二手衣服出口非洲的产业链可以分解如下:出口企业委托他人在市场上“淘宝”,这是收货物;发货则是通过委托贸易公司,面向非洲市场。进价低则三五百元每吨、高则两三千元每吨;出口价低则数千元高则上万元。但考虑到旧衣服转卖的损耗(批量收集质量参差不齐)以及人力和运输成本,旧衣服出口已经不再是一个暴利行业。

  

  二手衣物大量流向非洲

  回收二手衣物的公司在广州达上百家之多,他们承接的业务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间商,这些中间商会将二手衣服加工分拣后,打包发送到广州。

  位于番禺钟村的广州某英豪回收公司就是一家二手衣物回收企业,他们服务的范围是全广州。“上门看货,高价回收旧衣服。”广州某英豪回收公司业务经理陈先生称,他们公司是国内最早专业收购二手衣服、纺织存货的大型企业,拥有上千平方米的巨型仓库及数条国际分销渠道。二手衣物分拣以后,一般会往国际市场(主要是非洲)销售。

  在这家公司的仓库里,牛仔裤、内裤、女式内衣等旧服装分门别类地堆在不同的仓库里。在其中一个仓库里,大量的废旧女式内衣内裤横七竖八地堆在角落处,散发出一股臭味,很多内衣上面有污秽物,有的内裤上面还有血迹或脏物。

  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回收二手衣物的公司在广州达上百家之多,他们承接的业务不仅有二手贩子和中间商废品回收站,还接收来自云南、广西、海南、湖南、湖北等地的二手衣服。这些中间商会将衣服加工分拣后,打包发送到广州,再由广州出口到非洲。

  在广州一些服装批发市场,不少非洲客商前来淘货。在他们看来,广州经济发达,可以回收大量高质量的二手衣服,又是沿海,交通便利。

  在欧家园居民区、越秀小北片区等区域,入夜之后就变成了二手衣物的天堂,几十、上百个买卖旧衣物的档口一字排开,旧衣摊吸引了不少务工人员前来挑选购买。

  摊贩老陈说,这是他们回收的二手衣物,先在市场上进行零售,卖不掉的统一打包卖给回收站。但是其他摊贩则称,衣服来自园昌服装批发市场等正规渠道。

  记者追踪至广州昌岗中路的园昌服装批发市场及其附近的城中村时发现,那里散布着数百家服装批发铺面。在该市场后侧的一条小巷里,道路两侧也排满了大大小小的服装铺面。

  

  赚取高达几十倍的暴利

  10年前,旧衣回收、洋垃圾买卖在中国还是非常兴盛的产业,现在已逐渐‘日落西山’,可这些旧衣服转运到非洲,仅批发的净利润,起码就有70%—100%。

  每个高柜集装箱能够装20吨左右的衣服,这些衣服每斤能卖6.3元,而收购这些衣服,质量最好的都只要1.5元一斤,有些从垃圾场收购的只要0.4元一斤,利润率达到十几甚至几十倍,而从垃圾堆里翻找出来或者免费回收的成本几乎为零。“非洲那边的进货商在出售这批衣服时,还会翻倍出售。”

  每年从广州流出去卖到非洲的衣服超过亿件,涉及的产业规模每年达到了几十亿元人民币。

  但是,中国海关规定旧衣服禁止出口,同时,还有部分品牌衣服涉及到走私。于是,专门帮忙疏通关系的中介机构应运而生。

  某家货运代理公司的麦先生说,他们公司每周大约能走10个柜,每个柜收取1500元的代理费。“一个柜的成本至少十几万,没有人会为了1500元冒这个风险的。”正因如此,货运代理公司成为了这条产业链的又一“暴发户”。除了疏通关系,麦先生的公司和非洲部分国家的海关也有往来,如果客户需要这项服务,他们会另外收取相应的服务费。

  “比如我们和安哥拉来往比较频繁,关系很熟,你只需要交8000美元,我们帮你打通关系。”麦先生说,这8000美元包括了关税,他们只挣其中的差价。

  而相较于“洋垃圾”进入国内的重重阻碍,中国二手衣服出口非洲正是“朝阳产业”,利润空前。麦先生说,他有一位客户,几乎包揽了安哥拉的大部分市场,每个月能走20个柜,一个柜至少挣10万,如今早已身家过亿。

  

  市场规模几何

  中国的旧衣服市场规模有多大?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2009年对河北省居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居民家庭存放30件以上的大件废旧服装,而每个家庭每年还要购买10件以上的新衣服。该调查粗略预计,2012年全国或有价值约2000亿元的废旧衣服被淘汰。

  方晓东告诉本报记者,2012年注册成为中国旧衣服网会员的企业猛增。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纺织品生产量达4300万吨,我国每年扔掉的旧衣服约有2600万吨,而我国每年约回收几百吨废旧纺织品。

  大多数旧衣服深藏衣柜或被掩埋在垃圾堆里。熟悉二手衣服处理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出于卫生等因素,我国禁止旧衣服成衣销售,但允许用于回收分解加工成原料。

  在方晓东看来,中国的旧衣服出口市场发展最大问题就是合法性。而在美国、日本、英国、巴西、印度等国将其作为一个环保行业来支持,如旧衣服原料回收免费,甚至还有补贴。

  出口成为盘活旧衣存量的一个渠道,目的地主要是非洲。

  一名钟姓的旧衣服出口企业主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参照国际旧衣服出口标准,将回收过来的旧衣服分为A类、B类、C类。

  “A类旧衣服要求七成新以上,不脏不烂不褪色不起毛球,B类旧衣服的要求比A类低一点,C类货更差,不好卖。”他说。

  由于非洲旧衣服市场庞大,各类货色衣服都有需求。旧衣服出口企业会从专门从事旧衣服回收的个体户或企业那里进货。

  方晓东称,每个地方的旧衣服收购价格不一,相当混乱,“河北旧衣服统货(未经分拣处理)每吨大概在300~600元,浙江每吨大概在1200~1800元,而同样的货在广州大概每吨2000~3000元。一般来说,沿海港口城市的价格高于内地城市,而且价格一步步上涨。”

  事实上,旧衣服销售并非像人们想象中的“脏乱差”,成色差的旧衣服会二次利用,比如经过纤维化处理用做工业原料。

  日本就有企业在中国回收废旧衣料,运回日本生产再生纤维后又作为布料和纱线出口到中国。已经有企业讨论在中国建设回收利用设施。

  

  合法性难题

  对于旧衣服出口,包括方晓东和一些企业主都表示,自律和他律是这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我不明白这个行业在中国为什么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上述钟姓企业主称。

  方晓东说,目前这个行业多数都是散户,大型公司不到20家。一些小公司想去注册却找不到对应的注册类型,只能注册贸易公司,而另一些散户则为了偷税而不去办这个执照。另外,海关报关也没有旧衣服这一项目,只能以纺织品类或废旧类报关。

  而少数商家将回收来的旧衣服贴牌或非法翻新等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为行业带来恶名。

  方晓东建议,随着这一行业壮大,政府应该制定相应法规来规范其发展,“比如说不法的商家取缔掉它的营业资格,去扶持合法的有资质的企业。”

  钟某称,这行利润已经不高,随着回收旧衣服原料价格水涨船高,如果对旧衣服质量控制不严格,还可能亏本。因为如果供货方不够诚信将一些垃圾塞到旧衣服里,这就需要清理成本,如果质量太差一天就白干了。

  旧衣服市场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人才紧缺。方晓东告诉记者,目前从事旧衣服出口行当的人文化水平偏低,外语交流及网络应用能力不行。这也使得中国尚未完全打开非洲庞大的旧衣服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