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矿不断强化安全基础管理,严密构建责任、素质、科技、应急、质量和健康“六大”体系,筑牢让各级领导放心、让职工群众放心、让员工家属放心的“安全放心工程”。截止到2月27日,矿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512天,安全产煤5073万吨。
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构建安全责任体系。按照“宽严相济”的工作思路,分时段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完善21项管理机制,界定安全生产责任区域,从区队到班组、岗位,架设了立体化的“安全红线”,刚性考核,一票否决,确保安全整体工作环环相扣、有序推进。创新推行系统、区队、班组、岗位“四级”安全风险评估预控管理办法,整合生产系统验收、安全不放心人排查、区队每周安全工作汇报、班组“三位一体”、岗位安全确认等机制,形成涵盖采煤、掘进、机电、辅助运输等10大系列、38项内容的系统风险评估体系,增强了职工规范操作、预知预控风险的能力。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构建安全素质体系。深刻吸取各类煤矿事故教训,拍摄安全警示教育片,反复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人人谈体会、写心得。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六项行动”、“打非治违”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引导干部职工牢记安全工作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时刻绷紧安全弦。坚持把培训作为干部职工最大的福利,对安全培训进行优先安排,以新工人、管理人员、薄弱人物、特殊工种“四类”人员为重点,今年以来培训员工1800人次。扎实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充分调动职工学理论、学技术和岗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打造了一支思想正、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安全生产队伍。
把难题变成课题,构建技术创新体系。该矿贴近现场、贴近实际,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和改造,仅2012年就完成科技项目38项,荣获上级科技奖励31项次。在采用大断面高强度支护巷道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应用综放工作面端部交叉布置装备配套及支护技术,在国内率先解决了制约两端头放煤的技术难题。基于卯榫结构法快速沿空留巷技术成功实施,探索出类似条件下加快接续、增产提效的新路子。在机械化掘进方面,喷浆方式实现了由人工操作向机械拌料、取料、上料一体化湿式喷浆新工艺的转变。配合应用深孔爆破、新型扒斗式装载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实现了岩巷掘进配套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同时,大断面沿空巷道变形控制、高低压电网漏电检选与故障定位等技术的试验成功,煤矿安全生产光纤监测、无线WIFI、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为保障安全、提升效率提供了强力支撑。
立足超前防范,构建应急管理体系。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夏季“三防”、消防、井下撤人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了现有应急管理体系。针对大面积采空区、停采线、沿空掘进等重点区域,超前进行系统优化和防火预处理;持续深入地开展防火、防瓦斯、防治水、防冲击地压会战,超前防范各类自然灾害事故。在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10个临时避难硐室,完善了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六大系统”,构建了“防得住、躲得开、救得快”的新型煤矿防护救援体系,荣获集团公司“六大系统”建设先进单位。
突出动态达标,构建质量管理体系。严格遵循“质量标准化不达标不生产”的理念,以点带面,建立完善了动态达标管理运行机制。深入实施“5321”精品工程,建成5个精品采煤工作面,3条精品线路,21个精品掘进头。坚持开展流动红旗竞赛评比、精细化检查评比活动,分专业、分系统集中组织开展“拉网式、解剖式”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大检查,实现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动态达标。大力开展机电设备定置管理、零故障竞赛和润滑年活动,实现了工作标准、检修质量和设备完好率、开机率“四提升”,目前胶带运输系统故障率降至0.4分钟/万吨,主提升系统故障率稳控在0.8分钟/万吨,机电设备完好率保持98%以上,大型固定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关注员工身心健康,构建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把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作为生命工程、使命工程、良心工程,加大投入改善作业环境,推广应用先进装备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并结合无尘化矿井建设,从地面生活区和工广区,到井下各采掘头面和沿线,全部安设洒水、喷雾、灭尘、封尘、冲尘和洗车等除尘系统,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的综合防尘治理体系。优化工广区、生活区布局,配备配齐劳动防护用品,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设立“亲情驿站”“爱心服务站”,开展安全心理课题研究,组织职业健康查体,从井下到地面,从矿区到社区,用心用力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保证了矿井安全健康稳定发展。
(盛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