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江苏昆山在人才工作上争下先手棋!目前,已拥有“千人计划”人才59名,其中,有世界上氮化镓(GaN)电子器件最早研究者之一张乃千、中国电子印章领导者许兆然、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权威邓勋明、中国小核酸产业铺路人梁子才……个个都是顶尖“高手”。“千人计划”人才竞相在昆山创新创业,“缘分”何在?
■ 鲍鲲
紧扣产业引才聚才
“千人计划”人才梁子才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也是我国第一个小核酸方向的“863”计划重点项目主持人。2006年,他来昆创办了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也由此播下小核酸产业的“星星之火”。在梁子才的带动下,国内小核酸产业基地在昆山诞生,同时多家生物医药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来昆。而新晋入选“千人计划”人才的盛泽林创办的苏州泽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去年,泽璟自主研制的抗癌新药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全新口服多靶点广谱型抗肿瘤1.1类新药泽普生将进入临床试验,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氘代新药,将打破德国拜耳制药公司的垄断,成为治疗晚期肝癌的重要一线新药。身为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后的盛泽林感慨地说:“是昆山发展小核酸产业的气魄和超前眼光吸引我来创新创业。在小核酸产业基地,大家有共同语言,同时相互合作,有利于产业发展。”“引进一个人才,壮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近年来,昆山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吸引“千人计划”人才加盟。同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让人才在企业“生根”成长、释放活力,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
像招商一样招才引智
昆山有个特殊机构叫“马上办”,它好比企业的“保姆”,提供24小时全方位服务。现在,这种服务模式已被运用到人才工作中。像服务外商一样服务人才、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在昆山已成为共识。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马列伟从考察环境到正式落户,没超过24小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闪婚”。马列伟说:“昆山各级领导真是‘白加黑’、‘五加二’。他们有创业的精神,跟创业者的思维、做事方式、眼光、胸怀很一致。”
同样“闪婚”昆山的还有孙云权、王波等一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在昆山创业的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政德博士在谈及回国创业经历时说:在昆山,“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在认真做事,而是整个团队都在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所以公司才能创造出6个月内完成创建公司、组建团队、开拓市场、生产产品的‘传奇’。”在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后,国内不少城市向李政德博士伸来“橄榄枝”,他却说:“2009年,公司‘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却仍然拿到政府担保的500万元贷款。这种胆识和眼光让我深信,昆山就是我实现梦想的地方!”
群贤毕至,如何深深扎根?昆山关注创业“每一道坎”,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提供适合的土壤。市级财政每年按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5%和1%的标准,设立科技和人才专项资金;完善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服务、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开辟求职就业、签证办理、人才绿卡、子女入学、人才就医、人事代理六条“绿色通道”;在对各区镇的考核中,人才作为专门的一项工作,与经济等一起列入考核,且权重不断加大。
国际化视野集聚人才
“院士工作室”、“星期天科学家”、“博士后工作站”、“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个个载体犹如“磁场”,吸引包括“千人计划”人才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走进昆山、扎根昆山、圆梦昆山。“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在加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昆山又以更高视野全面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
一是以国际化的理念引进培育国际化人才,坚持把人才优先发展放到更为突出的战略地位,大力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着力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加快完善国际化教育体系,融全球智力,汇天下英才。二是以国际化产业集聚国际化人才,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环节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让人才干事有机会、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三是以国际化城市吸引国际化人才,坚持以国际化标准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国际化人才打造一流的创业宜居城市。
Ⅰ背景材料Ⅰ
昆山人才
“3个100,3个1000”目标
据了解,在今后一个时期,昆山将继续放眼全球、广纳天下英才,力争到2015年实现“3个100,3个1000”目标,即吸引10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00名“两院”院士和长江学者、10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培育1000名优秀科技企业家,引进10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推动1000名教授博士进企业服务。昆山要让更多的高端优质国际人才成为昆山科技创新的“发动机”、转型升级的“加速器”、社会进步的“催化剂”,走出一条以人才国际化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昆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