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旅游联姻文化 催开经济之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四川巴中光雾山旅游文化建设暨阳云《笔走光雾山》出版发行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 本报记者 冯光国

  

  由四川省作家协会、重庆大学出版社、中共巴中市委宣传部、中共南江县委共同举办的“四川巴中光雾山旅游文化建设暨阳云《笔走光雾山》出版发行座谈会”于10月16日在成都隆重召开,引起了强烈反响。

  

  高端云集

  众多媒体聚焦巴中旅游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明泉,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文通,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意西泽仁、傅恒,四川省林业设计院副院长陈家德,四川省森林旅游中心副主任熊跃武,南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俊,巴金文学院副院长马平,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元胜,重庆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陈晓阳和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徐康、王敦贤,原四川林校副校长王正田,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放以及《四川文学》、《星星诗刊》和重庆《创业》杂志的负责人等成渝两地的领导、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和特邀嘉宾,共10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中共巴中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巴中日报》总编辑郑开屏主持。

  座谈会上,现场播放了《光雾仙山,诺水洞天》的风光专题片,南江县委介绍了光雾山旅游文化建设情况,《笔走光雾山》一书作者、知名作家阳云畅谈了创作心得,重庆大学出版社介绍了《笔走光雾山》的编辑出版发行情况,巴中市旅游局介绍了巴中旅发展情况。

  这次座谈会,引起了成渝两地媒体的高度关注。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重庆晚报,重庆旅游新报等近20家媒体的记者,到现场进行采访。

  

  智慧流淌

  座谈会升腾产业升级灼见

  

  座谈会首先播放的《光雾仙山,诺水洞天》风光专题片,让大家如临其境,如痴如醉。于方寸之间,感受了光雾仙山“春山赏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揽冰挂”的四季变幻和佳景更迭。

  座谈阶段,气氛热烈,建言踊跃。大家对巴中地区致力于旅游文化的建设,将旅游与文化联姻的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同时,就如何加强地方旅游文化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全面提速,提出了许多开拓性、建设性的意见。

  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王敦贤建言,要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人文资源,尽可能地多打造人文景观,增加文化厚度;资源要进行综合利用,把通、南、巴、平打造成一个整体性和互补性的旅游区,注重古镇的开发利用,把山水、人文、历史、民俗、红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推进旅游产业升级……

  大到发展方向、小到古镇指示牌,从建设发展、宣传策划等各个方面,大家都开展了积极讨论。观点尖锐,意见中肯,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文通对此深表感谢。魏文通明确表示,将把旅游文化建设作为巴中地区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建设的灵魂并贯穿始终。

  由于发言踊跃,座谈会的时间一再延长,直到中午一点以后,大家才在言犹未尽中结束。

  

  眷恋故土

  热血汉子颂吟光雾山

  

  《笔走光雾山》的作者阳云,现任巴中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巴中广播电视报》社社长、巴中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他自幼酷爱文学,青年时代就驰名于诗坛。后来,在文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均有突破并建树颇丰,他的《假如狗开口说话》、《巴中的前世今生》等专著,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阳云的创作,在作家群体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把自己的笔触基本上都用在了歌颂家乡、宣传家乡上,把自己对家乡的挚爱和对故土的深情喷薄纸上。他的《巴中的前世今生》被誉为导游图和文字型的地方志。

  对此,阳云在谈创作心得时说,家乡贫穷落后是现实,但只有用爱才能把家乡建设好、发展好,以嫌弃的心态,靠骂来发泄,只有使家乡更贫穷、更落后,因此把书写家乡、宣传家乡、建设家乡作为毕生的追求和目标。

  这样的见地和自觉行动,在中国文坛并不多见,《笔走光雾山》正是居于阳云的这种个人信仰而诞生的精品力作。

  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放对《笔走光雾山》进行了具体评述,说这本书每节很短、有节制,不炫耀、露真情,不但写出了光雾山的雾,还写出了光雾山的神韵与灵魂,写出了光雾山的流动与变幻,如此精美之作,值得广为传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