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策
编前语
中国民营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路口。新时期需要新的人才,但民营企业由于历史和自身的诸多原因,难以留住和培养优秀人才,这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中国的民营企业开始尝试跨越,他们或直接引进“洋高管”,在自己企业独当一面;或让他们任职总经理(或技术部门负责人),更有老板直接通过与洋高管合作项目,让后者成为股东。
是什么让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充满壮大的渴望?又是什么让外国企业的高管们纷纷委身于成长中的中国民营企业?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土炮洋枪如何联合——民营企业如何通过嫁接“洋高管”实现飞跃?
现象篇 洋高管纷至沓来
与民营企业寻求“洋高管”来帮助提升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想法相对应,“洋高管”们被中国的生机所吸引,他们试图在中国企业里实现自身更大的抱负。
“洋高管”风景线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民企将视线投向海外人才,在浙江甚至掀起一股“抄底海外人才”之风,引进的人才涉及全球顶尖科学家、设计师、管理大师。记者从浙江省人才办公室获得的数据显示,来浙江工作的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已达6000余人。
浙商以高薪引进洋高管的故事有很多——总部位于浙江湖州的诺力机械董事长丁毅正在为企业的“第三期工程”向全球物色人才,来自7个国家的10多位“洋高管”是他近期亲自招聘进公司的。
诺力机械新引进的洋高管几乎都来自国外大企业,有来自德国宝马公司和日本丰田公司的专家,每位高管的年薪在10万欧元左右,实际支付薪资甚至会超过这一数字。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博士,曾经在美国多家公司负责技术和研发工作。2006年,杨立友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邀请,回国创建了正泰太阳能并担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宁波南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青鱼深加工车间里,来自秘鲁的水产加工工程师路易斯正通过翻译指导员工工作。除了路易斯外,还有一位叫菲德的意大利专家,是青鱼深加工车间的生产经理。
“洋高管”纷至沓来,已经成为浙江企业一道新的风景线。
文化冲突是最大难题
洋高管现象的出现源自两大动因:一是企业出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二是洋高管对中国经济的看好。
草根浙商与洋高管之间的融合需要一段时间,其融合过程的实质,是中西方文化和管理方式等的交锋。“文化的冲突是洋高管进入中国可能面临的重要问题。即使是管理实力都很强的德国和日本,两国的专家之间都会有很多差异。”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董藩表示,外来的和尚并不一定念得好经,引进洋高管最大的难题是“土洋文化”的冲突。
分析篇 如何应对融合难题
“洋高管”在加盟中国企业后,难免会遇到些尴尬的事,在与本土老板的相处中,或许会有诸多“想象与现实的差距”。面对融合难题,企业老板和洋高管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洋高管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下发挥特长?
共同目标,共同分享
作为一个已经在中国企业呆了两年之久的洋高管,中州集团总裁助理白木认为最值得与有意加盟中国企业的海外人才分享的是,双方要有共同的目标。奋斗目标对企业(老板)和洋高管两种文化的融合的重要性,可以从一些已经获得成功企业的案例中找到印证。
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炎称和开山集团的合作“对双方都是一个最佳的结合”。汤炎对开山集团董事长曹克坚的“要做世界品牌”的抱负有认同感,而曹克坚则非常欣赏汤炎在行业技术方面的追求。
实际上,绝大多数企业老板难以改变观念,是导致职业经理人无法开展工作和业绩平平的主要原因。“一旦企业老板接受了新的观念,这种合作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从细节处营造氛围
企业需要通过一些人性化的举措,营造适合洋高管生活和工作的氛围,洋高管也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适应全新的环境。
“首先心态要摆正,洋高管来到中国工作,必须去适应中国,适应中国企业,而不是让中国企业来适应你。”中南卡通资深副总裁解涛认为,相对而言,企业寻找华裔洋高管会更有助于双方的融合。
资本与智本的融合
“洋高管的优势是在国外吸收了先进的技术和产业经验,能够突破国内现有的习惯与局限,而其劣势也恰恰是在这里:对国内环境‘水土不服’,对中国市场了解不够。”信核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任永坚表示,如何洋为中用、尽快切入中国市场,是海归创业首当其冲的挑战。
基于他的创业经历,任永坚最想与洋高管分享的体会是,一定要放下海归包袱,勇于融入中国土壤;一方面要认识到资本的力量很强大,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对于这一点,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也非常认同。 “洋高管有技术特长,有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但是对中国市场并不一定都了解。”他认为,融合过程中,老板和洋高管之间的相互尊重非常重要。
相互尊重,也是一些专家给予本土老板和洋高管的忠告。一些本土企业家在骨子里永远认为洋高管是替他打工的,合作的基础是建立在买卖劳动力上的,双方是一种从属关系。
“如果这种关系不能处理好,就会直接影响到老板对洋高管的授权,在经营行为中就会产生一系列冲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刘冀生认为,只有这样,双方的合作才能够长久、健康。
对话篇
“我”心目中的“你”
本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洋高管,而洋高管又会到哪一类型的本土企业“上岗”。他们的想法,决定了他们之间融合的难易度。
老板:我需要这样的洋高管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要具备“船长”气质
洋高管要具备一个“船长”的一切资质。企业建好了一艘船,引进人才当船长,希望的是他驾驭全局,能掌局;“船长”要让“船东”有信任感,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明确自己的职责,董事会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严格执行,要有行动力;要尊重中国国情,对本土管理人员要包容理解,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激发本土管理团队的热情。
洋高管:我需要这样的老板
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炎:喜欢有进取心的老板
首先所加盟的企业要有世界一流的硬件基础,企业有一支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团队,有非常好的销售渠道。这些都将为洋高管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事业发展的平台。其次,企业老板要有进取心,要具备让洋高管折服的战略思维,其发展规划能够满足洋高管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日本生态有机株式会社会长中津龙一:企业要有成长空间
如果洋高管是一名技术型人才,所选择的企业要与其擅长的技术有直接关联。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洋高管的技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所加盟企业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