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 伟
“如果你的事业发展并不需要钱,也不知道拿到钱可以干嘛,为什么要上市呢?”面对台下云集的的民营企业创始人、财务总监,长江商学院财务会计学教授薛云奎如是说。他认为,从会计角度来看,上市最大的作用在于降低财务风险,最大的坏处就是很多企业被白花花的银子晃晕了眼,无法发挥效益,股东回报也因此呈现出极速下降的趋势。
他是在不久前举办的“2010CFO论坛”上作上述发言的。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尤其是创业板的推出,再加上海外上市的可能,中国企业各种上市的机会和路径乱花迷人眼。一夜暴富的示范,也似乎如同海妖的歌声一样让人无从抵抗。上市的冲动几乎成为企业界的热病。只是很多企业实际上不清楚各种融资方式深远的影响,甚至都没有一个好的CFO。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说,中国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参与资本运作的日渐深入,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一位了解公司资本结构、理解财务制度对公司价值影响,并且能够判断公司是否应当涉足资本市场,并且在其中得到价值提升的首席财务官。“这样的CFO并不好当,而且目前中国也没有太多具有综合素质的CFO。”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两种融资方式是负债和股权融资。一个聪明的CFO又该作何选择呢?周春生认为,理论上说,在一个非常高效、公平竞争的市场当中,通过合法合理的借债,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应当小于股权的资本成本。因为前者是利息,而后者是由投资者对回报的预期决定的,可能发生波动并且还存在着改制企业方面的投入。所以通常在资本市场价格被低估的时候,公司应当多选择负债融资的方式。
“上市当然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周春生说,它可以锁定原始股东的巨额财富,并且使公司资金成本下降、公司价值提高,而且还能吸引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增加市场扩张的机会。“
和周春生不同,薛云奎不是在比较中给出答案,而是直奔问题的根本:我的公司到底缺不缺钱?我的业务是否具有足够的市场体量……
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烧中。“很多企业上市后达到了100倍的市盈率,这就好比大家相信一个新娘子能够保持美丽的状态100年……这怎么可能呢?”薛云奎认为大浪淘沙之后,幸存下来的公司将不超过10%,也只有认准了它们的投资人是唯一的胜者。
至于许多人相信的“IPO能够带来企业受到公众热捧的效应”,薛云奎再次拿出数据予以反驳。“那只是非常个别的案例!”他指着PPT上面对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后数年的销售利润比对数据告诉听众,事实上这些企业的销售利润几乎固定不变,在2008金融危机年还出现过合理的下降。
“上市会让公司的管理压力陡然增加,还有大量的显性成本,你要请一堆过去公司里没有的总监,人力投入会提高,你要请会计师请券商,也同样是硬性的成本。”他坦言,到底应不应该上市,对于公司来说是需要全盘考虑的大事,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需要非常理性的分析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