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永青
2009年1月,黑龙江省政府下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通知》,截至2009年底,全省批准设立小额贷款公司94家,开业85家,注册资本23亿元。然而,受制于身份不明、发展前景不清、后续资金不到位等种种问题,不到两年,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一放而空、税收负担重、融资难、只贷不存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小额贷款公司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小额贷款公司无款可贷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工程街的汇融小额贷款公司。空荡荡的大厅里,一位女士正在整理资料,见有人进来,她只抬头看了看,就又低下头去。当记者说了两遍想要贷款后,才从里面走出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工作人员。他表示,目前公司没有周转资金,贷款至少要等一个月才能办理。
随后,记者走访了哈市十几家小额贷款公司,有近半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要想贷款的话,最少要等上十几天。理由只有一个,暂时无钱可贷。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脱离“农村”
小额贷款公司最初身份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初衷是服务“三农”和县域中小企业,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小额贷款公司放贷对象也逐渐扩展,城市个体经营户、中小企业主、普通居民,都成为向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的人群。
记者走访的小额贷款公司都表示,面向农村贷款只占公司业务很小的比例。广顺小额贷款公司的陈丽华主任说,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客户是一些从银行贷不到款,或是认为从银行贷款手续繁杂,申请时间太长的客户。
陈主任说,目前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村市场存在较多问题。农民的风险意识不强,往往不能如期还上款项;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一些相关政策不太了解,放贷员和农民沟通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具体的业务、政策无法和他们说明白。农民的土地没有上市流转,住房也大都是属集体的土地。农户可以抵押的东西少,贷款给农户风险很大。为降低风险,广顺专门制定了针对农村市场的“五户联保”制,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但是也有一定的成效。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法规,但是在规范经营管理、防范和处置各类风险等方面的细化规定较少,现有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业务规范与风险防范措施,也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全面有效履行支农职责。
小额贷款公司盼转型
采访中,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纷纷表示,他们希望能尽快转制成村镇银行,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
按照设立初衷,小额贷款公司最终将向“村镇银行”过渡。按照要求,用于农业的贷款的比例不能低于60%,而且必须要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参股。但目前的问题是,银行不愿意带这个“拖油瓶”,而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怕银行的投资占据大部分股权,也不想让银行介入。银行是否介入成了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变的关键。
陈主任说,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就是为了增强经济活力,其贷款对象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农民和私营经济体,但许多农民和私营经济体无法达到出于资产保全目的的审贷标准,因此公司面临的风险较高。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还属于新生事物,如果银行介入的话,能够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专业、完整的体系。那样的话,能够根据不同人的需求研究出不同的贷款品种,根据风险不同,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够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增加对“三农”经济和民营经济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
小额贷款公司前途光明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李国义院长说,从炒房、炒黄金到炒大蒜、炒绿豆,反映出民间资本急需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因为种种原因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正需要这样的融资渠道。双方面的“需要”,再加上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虽然短期内存在一些问题,但一个新生事物被认可总要经过一个过程,小额贷款公司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新闻链接】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短期看,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严格受限于“只贷不存”,除去其坏账拨备以及经营成本,净资产收益率应该在8%左右。从长期看,如果小额贷款公司顺利从商业银行融入机构贷款,再加上未来可能升级为可吸收存款的村镇银行,则其净资产收益率还可进一步提升,有望赶上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