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仁智 陈丽 陆春华
2010年9月9日,在遵义市隆重召开了“中国酒业科学发展与转型升级高峰论坛”。会上,笔者专访了贵州省中小企业局局长、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龙超亚女士。
问题
对于贵州酒业存在的问题,龙理事长认为:无序竞争、轻重偏失的行业现象在贵州仍然存在;行业相关标准体系发展滞后;整体科技水平较低,行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化节约化生产在行业内推行较慢;贵州酒类行业进入门槛低,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
龙理事长指出,对于贵州的白酒产业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西部大开发推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政策和资金等的倾斜。既有宏观政策环境为贵州白酒业的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又有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白酒工业的发展的政策扶持,支持贵州酒类的发展条件非常明显的。
几千年生产实践积淀下来的特殊典型生产工艺赋予了传统大曲酱香白酒在全国的鼻祖地位和高端品质。多年以来经激烈市场锤炼而形成的以国酒“茅台”为龙头的传统名优品牌白酒也为贵州省白酒产业奠定了发展的品牌优势。
发展
龙超亚女士认为:上世纪80年代贵州白酒产业的迎来了一次鼎盛时期,除国酒茅台、董酒等知名品牌外,还培育了“鸭溪、湄窖,匀酒”等贵州八大名酒。
“十一五”以来,贵州白酒产业除2009年产量出现下滑外,总体上讲仍然呈现稳定、持续增长的恢复性发展态势。
2009年,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工业总产值达到164.99亿元,同比增长17.2%,工业增加值107.76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全省轻工业增加值的30.6%,实现利润61.8亿元,税收25.9亿元。
2009年全国白酒行业分地区经济指标排位数据显示,贵州白酒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排名仅次于四川省、山东省,均排名第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表现良好,特别是利税率高居全国白酒行业首位。
转型
对贵州酒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龙局长说,推动改革重组,盘活了存量是振兴贵州传统品牌的关键,我们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技术改造和兼并联合之路,以资产、品牌、企业为纽带,通过破产、兼并、联合、拍卖、租赁等方式促进企业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实施低成本扩张。
贵州省白酒产业的发展潜质及自然禀赋是吸引优良资产实施改制重组的重要筹码,华泽集团、联美集团、大成集团等省外投资和业外资金的进入为贵州白酒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动。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贵州的“老八大”名酒企业,继董酒、金沙、鸭溪、湄窖、平坝等酒厂顺利实施改制重组后,推进贵州珍酒厂、贵州省安酒有限公司、贵州匀酒厂等企业的破产、重组工作,也取得很大的进展。同时,贵州省其他区域白酒企业的存量资产也在不断激活。
行动
为了对贵州白酒产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要坚定信念,努力把贵州省的白酒产业做强做大;要加强市场开拓;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要在提高白酒企业综合实力上下功夫,逐步提升企业乃至全行为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在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引入先进的技术、经济、战略、人才,进行积极的创新。同时要学会掌握金融工具、利用融资、银行贷款等方式帮助企业加快发展。
加强酿酒人才队伍培训建设工作,贵州省酿酒协会近年来围绕全行业生产经济发展,以茅台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全国白酒品酒师(资格)考核;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推荐行业“酿酒大师”、“国家评委”等,为贵州酿酒工业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加强品牌宣传,培育品牌竞争力,为了进一步塑造和提升国际品牌——以“国酒茅台”和“贵州白酒”为品牌引领,重点培育全国性品牌,积极支持和鼓励创建一批中国驰名商标、贵州省著名商标和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以此带动区域性品牌发展,推进白酒产业品牌化战略进程,提升黔酒品牌在全国的地位。
龙超亚局长最后说,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及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要充分发挥酿酒工业协会的作用,利用在桥梁、纽带、服务、协调、自律、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坚定信心,克难而进,打造更多更响亮的“贵州白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