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心切入陷阱
在江苏打工的湖南人张某决定加盟一家饮食连锁店。然而,8万元的加盟费却让收入不多的张某感到十分为难。他四处向朋友借钱,七拼八凑才筹集了5万元。正在发愁的时候,张某在“××贷款网”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诚信集团”向个人办理“无抵押贷款”。张某立刻拨通了对方的手机。一个自称姓王的“经理”表示,公司可以为他提供无需任何抵押的8万元贷款,利息为每季度4%,合同为两年。就在张某信以为真准备与之签订合同之际,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先预付一季度利息3200元和6000元的还款保证金。贷款心切的张某立即将钱存入对方的账户。然而,一周过去,张某的8万元贷款还没有兑现。意识到自己被骗后,张某立即报案,可是“诚信集团”早已踪影全无。
行骗“三步法”
在此类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的行骗手法如出一辙,大体按照三步法进行。其中,“无需担保,无抵押,当日放款”往往是他们用以行骗的诱饵。
第一步,通过选择在一定区域内影响大、读者群广的主流报刊、网站、短信平台等媒介发布虚假信息,瞒骗群众。“无息”、“低息”、“无需抵押、当日放款”等广告词往往能诱惑不少急需资金的投资者,而“民营企业家无抵押贷款50万,成就一番事业”、“创业青年无抵押贷款20万,事业从此起步”等“成功案例”更是让许多人大感兴趣。事实上,许多受害者正是被不法分子抓住了短期内难以筹到贷款的急切心理,才浑然不觉地掉进了“无抵押贷款”的骗局。
第二步,通过成立中介公司、融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开展“业务”。这些骗子的惯用手法就是先花少量的钱注册一家公司,然后找一间豪华地段(最好毗邻银行)的写字楼并以大手笔装修,招揽一批“业务骨干”等表象,迷惑受害者。在一切准备就绪以后,骗子公司的骗局就进入第三步——大肆开展“空手套白狼”。
在行骗方式上,最为常见的是不法分子要求受害者向指定账户汇入小额利息、交纳风险保证金、收取手续费等。
事实上,犯罪分子诈骗得手后,就以各种借口推脱和威胁客户。一旦客户追问,犯罪分子便以事主本身材料不齐或诚信存在问题等各种借口来推脱,甚至以掌握事主家庭地址、身份情况相威胁。而有些公司干脆“人间蒸发”,转移至新地点继续行骗。
缘何屡屡得手
这种并不高明的“空手套白狼”骗术何以屡屡得手?
首先,不法分子之间团伙作案,内部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经过周密的安排,不法分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业务经理带领一帮业务员向客户推销代办“无抵押贷款”,受理客户的资料登记;财会人员则负责收取款项;“打手”则是雇佣的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专门以暴力方式来威胁受害者。团伙内还制定了所谓“客户手册”,以应对客户对代办无抵押贷款办理事项和手续的询问。
其次,不法分子的活动地点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高档写字楼集中地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承担“无抵押贷款”的融资公司一般多选址在高档写字楼内,办公场所装修高档,且毗邻银行等金融机构,公司看似管理规范,让许多受害者降低警惕性。
再次,在打击力度方面,也难以对犯罪分子构成强有力的威胁。此类案件一般是以单位犯罪来定性。然而,就单个受害者而言,被骗金额不大,一般达不到单位合同诈骗犯罪定罪标准,这就为打击有关犯罪造成了一定难度。
此外,金融机构的反馈不力实际上也姑息了不法行为。不法分子刊登的虚假广告称“无抵押、免担保专业贷款,现金放款”,误导消费者以为该中介可直接发放贷款,这些行为早已违反了有关金融规定,银行以及金融监管等有关部门对此却反应乏力。
专家分析:无抵押贷款不可信
业内专家认为,“无抵押贷款”无疑是一种看起来诱人且低门槛的贷款方式,然而这绝非是一种可信赖的贷款方式。事实上,目前个人贷款方式之一就是信用贷款,但由于个人信用贷款方式的要求相当高,所以融资公司不可能从银行得到这样的信用贷款。更为关键的是,“无抵押贷款”的运作方式中隐藏着很高的法律风险。因为融资公司在违法从事金融活动,那么发生纠纷后,贷款人的权益将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摘自《致富时代网》)
编后:据了解,从2006年开始,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生过类似“无抵押贷款”的诈骗案件。作为一种新的诈骗方式,“无抵押贷款”涉及面广,诱惑性大,危害严重,受害人多是一些缺乏电脑知识、又急需资金的个体私营企业主,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加之此类案件作案手法花样繁多,欺骗性大,不了解银行业务及网络知识的群众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小编提醒广大创业者们,尤其是那些急需创业资金的创业者,创业的第一步至关重要,走好第一步后,方能有成功的下一步。所以务必擦亮眼睛,不要给骗子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