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 兴
在仿制品种高达97%的中国药品市场,往往一个品种的生产厂家多达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要想成为知名品牌,需要在残酷竞争中拼杀出一条血路。但睿智的企业往往会另辟蹊径,跳离“红海”进入“蓝海”,走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以“羚锐”牌通络祛痛膏(骨质增生一贴灵)入选“健康中国?2010中国药品品牌榜”的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锐制药”),正是这类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羚锐”牌通络祛痛膏的研制让企业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从此羚锐制药一发不可收拾,紧紧咬住“科技兴企”方针不放松,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8%作为科技专项资金,先后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真正实现了科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羚锐制药先后成立了新产品开发评委会、羚锐郑州药品研究所、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内首家经皮给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在北京总部基地组建了北京羚锐药物研究院,致力于新药产品开发,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的产品开发格局。通过广泛搜集、挖掘传统膏药品种进行二次研发在通络祛痛膏(骨质增生一贴灵)之后,羚锐制药又先后推出了壮骨麝香止痛膏、冰樟桉氟轻松贴膏、辣椒风湿膏、伤湿止痛膏、骨增生镇痛膏等治疗骨性关节病、风湿病、皮肤病和止痛、消炎的系列膏药产品;同时,推出了酸痛宁贴、乳痛停贴、痛经停贴、前列舒康贴、睡安贴等保健贴膏产品,使贴膏剂药品生产技术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贴膏剂药品生产工艺上也在不断改进:2002年,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首创了将CO2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引入橡胶膏剂药品生产工艺,研制出了“膏剂在线激光切孔设备”,该技术及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并列入“中国企业新纪录”;2004年,引进和采用日本先进贴膏剂生产技术,开发出了不粘毛系列贴膏剂产品等。
除了贴膏剂系列,羚锐制药还开发了包括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参芪降糖胶囊、胃痛宁片、丹鹿通都片、复方拳参片、咳宁胶囊、青石冲剂、野苏颗粒等在内的多个河南省名优产品和国家医保药品。迄今为止,公司拥有十余个剂型百多种产品,多种剂型的药品生产技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形成了规模生产能力。
早在2001年,羚锐制药就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羚锐”商标还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该公司董事长熊维政把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摆在第一位,他经常强调,企业兴盛靠科技,科技领先靠人才,企业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为此,羚锐制药坚持以人为本,广开门路揽人才:不惜重金聘人才,舍得花钱育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靠政策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让各种人才“进得来,用得上,干得好”。
科技创新是第一竞争力,靠人才获取领先的技术,锻造出疗效显著的产品,打造出消费者信赖的品牌,成为羚锐不断获取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2008年以来,羚锐制药的拳头产品通络祛痛膏(骨质增生一贴灵)、壮骨麝香止痛膏、辣椒风湿膏的市场份额均有大幅度提升,羚锐系列贴膏产品年销售收入、销售回款近5亿元,成为行业内的强势品牌产品。
质量求精·管理从严
作为国内最大的透皮贴剂药品生产企业,羚锐制药每年对药材的需求量都很大,而中药材是目前最难进行质量检测的产品之一,为此,羚锐制药动足了脑筋。羚锐制药副总经理熊维平介绍说,首先,公司恪守“产地进货、直接进货、进地道货”的原则,对使用量较大的颠茄草等中药材,在河南信阳、新县,安徽亳州、阜阳,山东等地道药材产区建立有绿色药材种植基地,严格按照GAP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企业使用无重金属、无农药残留、无污染的优质绿色中药材。其次,在质量检验方面,公司建立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标准,建立健全了“公司+车间+班组”的三级质量监督网和各项管理制度,以完备的质量监控体系对各个环节实施了实时检查与监控,做到“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得入库,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流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
在实践中,羚锐制药探索出一整套和国家相关规定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的供应商开始管起。
公司持续开展并深化GMP活动,将GMP的系统管理方法与SOP操作规程及现行企业管理制度相融合,探索“全员、全系统、全效率”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员工生产过程质量行为测试评估机制,不定期随机抽取相应岗位开展测评工作等手段,促使岗位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提高产品质量保障能力。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检验水平,羚锐制药还投巨资建立了国内首家经皮给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完善了羚锐技术中心体系建设,使之通过了国家认定;引进了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无菌隔离系统等国际先进仪器和大批专业质量检验和分析人才,将现代化的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和中红外质量控制技术纳入企业质量内控标准。
在药害事件频发的今天,羚锐制药却已经有了一整套药品投诉和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处理程序,由公司质量技术部负责产品售后质量服务工作。用户投诉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来信、电话一律由质量部登记处理。同时,质量技术管理人员和销售部门负责人还不定期到经销商和客户单位进行考察,搜集产品质量信息和反馈意见,逐一进行质量分析,以不断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
在质量管理上,羚锐人如履薄冰,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和迁就,认真得近乎苛刻。
创新求变·营销制胜
如果说科技是引擎,质量是车轮,那么营销则是企业发展的龙头。羚锐制药十分注重市场营销,并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断突破创新。
公司早期实行区域营销代表负责制,以灵活的营销政策加上激励机制,让营销人员奋力开拓,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产品营销网络。1996年1月,企业成立销售总公司,专抓专管销售工作,并对市场销售、客户档案、合同履行、发货回款实行微机管理。1998年4月,公司在营销中试行地区经理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大市场建设力度,规范市场运作。2000年3月,公司成立销售总公司国际贸易部,全面负责企业的产品出口贸易。到2008年6月,羚锐营销人员已达千余人,在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销售网点800多个。
为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羚锐制药将销售总部迁到了首都北京,同时组建了羚锐上海进出口有限公司,并通过控股、参股北京羚锐卫生材料有限公司、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羚锐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羚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在行业内建立左右侧互补、上下游延伸的经营格局,实现了产业聚群效应。
与营销布局配套的是,羚锐制药着力实施了四大产业基地建设:一是扩建羚锐新县生态工业园区,提升其产业规模,初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贴膏剂药品生产基地;二是投资逾亿元,建成羚锐信阳科技园,使之成为国内先进的大型内服药生产基地;三是在建立郑州药品研究所的同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组建北京羚锐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羚锐药物研究院,建立了自己的药品研发基地;四是利用大别山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结合地方退耕还林的发展需要,选择优质银杏、颠茄草、金银花、桔梗等中药材,积极实施大型GAP种植基地建设。
2009年4月,年产5000万贴芬太尼(骨架型)贴片的大型项目在羚锐制药破土动工。该项目通过引进、消化德国莱普泰克公司成熟的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技术和德国瀚辉公司的芬太尼透皮贴剂专用设备,建设一个独立的芬太尼贴片生产基地,生产国际最先进的芬太尼贴片(骨架型)。目前,该项目土木施工已经完成,厂房框架基本成型,正在进行内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项目很快会建成投产,将成为羚锐制药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推动羚锐“二次创业”工程的稳步实施,不但进一步提高我国透皮贴剂的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而且会进一步强化了羚锐制药国内最大贴膏剂药品生产企业的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