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2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钢铁与绿色握手的范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太钢发展低碳经济纪略

  无论如何很难将钢铁和绿色结合起来,无论怎么想钢铁都是耗能大户,但走进太原钢铁公司,你会发觉,钢铁和绿色的距离是那样靠近。

  

  钢铁变“绿”了

  

  大秦铁路,一道靓丽的银色,穿过人们的视野。由太钢自主开发的铁路货车用不锈钢以其优质高效的性能,大批用于大秦铁路2.3万辆铁路货车制造,与碳钢车相比,在减轻车体重量、延长车皮寿命、提高载重能力、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工程,太钢不锈钢复合板获得单笔最大订单。太钢不锈钢复合板具有不锈钢的耐腐蚀、耐磨损、高导热等特性。 具有碳钢良好的焊接、成型等工艺性能。它以质优价廉的超高性价比,赢得市场的青睐,三峡大坝、胜利油田都有它的身影。

  不锈钢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材料,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从一角硬币到神舟飞船,从百姓餐桌到三峡大坝,太钢牌不锈钢以其绝对的“绿色优势”占领了国内不锈钢市场近半壁江山。

  在加快发展不锈钢的同时,太钢研发高端绿色钢材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息。国内首家开发厚涂层高牌号冷轧电工钢,成功应用到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发电机组,实现了百万千瓦机组硅钢材料国产化;开发生产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用钢,成为该钢材的国内惟一供应商;高等级管线钢进一步扩大了在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日东线、大沈线、锦郑线的市场份额,累计向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供应X80管线钢42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供应厂家;高等级冷轧IF钢销售首次突破万吨大关。同时,还成功开发出高强度、高强韧的汽车用钢、工程机械用钢、核电用钢、压力容器等系列钢铁材料,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为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国产化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色产品叫响了市场,赢得了客户。目前,太钢高效节能型绿色产品占到全公司钢材总量的70%以上,创造效益占到85%以上。

  

  废弃物变“绿”了

  

  “今年2月份我们生产的粉煤灰砖,用于世博山西馆的场馆外墙。以前他是讨厌的废弃物,如今却摇身变成了香饽饽,都到世博会了”。时隔7个月后,太钢粉煤灰综合利用公司的职工依然很激动。

  在太钢粉煤灰现场,记者看到,一垛垛粉煤灰砖整装待发。太钢粉煤灰综合利用公司经理姚未荣说:我们是国内最早开发粉煤灰墙体砖的企业,粉煤灰制砖技术成熟。2006年以来,又建成了年产3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2亿块蒸压粉煤灰砖生产线。其中,2亿块蒸压粉煤灰砖生产线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最先进的制砖生产线。

  粉煤灰砖和蒸压标准砖,是国家大力推广生产使用的一种节能新型环保墙体材料。太钢生产的粉煤灰砖原材料为工业废料粉煤灰,除了节约大量生产能源,有效改善建筑物热环境外,还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和保护有限的土地,减少毁田烧砖,达到“变废为宝”“变害为益”的目的。据测算,这种砖比传统建筑材料节能65%以上。

  “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太钢董事长李晓波说。

  包括粉煤灰砖在内,太钢变废为宝的实例随处可见: 炼钢用过的水经过回收处理,可以达到饮用标准,工业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2%;一个高炉用压差发电,可以发2亿多度,余热、余压发电量占年用电量的23%;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粉尘中可以回收利用大量的铁、硌、镍等金属;焦炉煤气、烧结烟气脱硫一年可生产数万吨硫酸。

  

  制造过程变“绿”了

  

  在太钢,不仅产品是绿色的,制造产品的过程也是绿色的。前几年,太钢淘汰了所有的旧焦炉、小电炉及落后冶炼、轧钢装备,率先使用和系统集成国际先进技术,实现了全流程技术升级和主体装备的大型、高效、节能和环保。

  在炼铁厂,记者看到9月6日刚刚竣工投产的太钢450平米烧结机烟气脱硫制酸项目,太钢不锈炼铁厂副厂长李强介绍:这个项目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技术,每年能够去除4000多吨的二氧化硫、1200吨的氮氧化物以及600多吨的粉尘,还有铅和汞等重金属这样的危害物。可以说是五位一体的突出效率,在全国钢铁行业数第一家。

  包括脱硫脱硝制酸项目在内,太钢混酸再生项目、高炉煤气干法除尘项目等世界一流的节能减排项目已于近期陆续投产。太钢着眼绿色,谋求跨越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设备是世界一流的,我们的环保设施更是世界顶尖的,在引进设备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环保、是绿色。”太钢总经理胡玉亭掷地有声。

  2000年至2009年,太钢累计投资63亿元实施了101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其中,28项世界最新节能环保科技成果为太钢率先使用和系统集成,69项节能环保技术和工艺直接惠及城市社区。

  2010年到2012年,太钢将再投资40多亿元,完成30余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全力建设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工厂。太钢正在系统规划低碳发展路线图,抓紧建立碳排放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快低碳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用更低碳的工艺生产更绿色的产品,引领中国钢铁业低碳发展的潮流。

  (黄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