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雪
“2010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振兴东北投资高峰会”8月27日宣告闭幕,组委会在东北地区征集了800多个融资项目、科技成果,从中筛选150余个向大会做整体推介,并精选40个优秀融资项目分4场进行项目路演,向海内外投资家做重点推介。本次对接会特设“沈阳高新区专场”以集中展示沈阳市科技创新环境和重点推介区域高新技术项目,受到投资家的高度关注。纵然如此,很多辽沈的企业家还是感觉和风投之间有些说不出来的隔阂。
企业视角:
风投有点雾里看花
雷声大,雨点小
连续3天都活跃在现场,一家科技型企业的负责人王文东认为,来的风投机构不少,带来的钱也不少,就是针对性太差了。他的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是非常渴望得到资金的。但是目前来的机构工作人员都是不能做最后决策的普通工作人员,很多问题不能在论坛上得到解决。虽然专家和学者谈了很多观点,但是宏观政策太多,关于一个公司具体的投资细节讲得太少。他目前还只是对于风险投资有个最初步的了解,不敢轻易谈具体的合作细节。
黑洞大,陷阱多
参会企业家许先生则认为,风险投资里边学问太多,别的不说,光是一个对赌协议,就够吓人的了。他的感觉就是这里边黑洞太大,陷阱也多,切实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他来参加这个论坛,主要就是来听听,至于具体的业务,他暂时还不想谈。他觉得,他身边大多数企业负责人都是他这种思想,风险投资,在他们看来就像雾里看花,确实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不实用。
门槛高,细节多
有个来自沈阳某医药公司的负责人在论坛现场阐述了自己的品牌,他说了他的公司目前有两个比较好的类似特种化妆品的项目,一个是生发的,一个是中老年去皱霜,不过,因公司发展处于初期,规模比较小,产品还在研发,因资金不足,无法拿到生产许可证。他认为现在风险投资的门槛还是很高,而且在融资过程中,细节太多,很琐碎。
专家观点:
带上“保镖”约会风投
寻找风投的“保镖”
受访嘉宾: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股权私募与投融资业务部主任高大石
我做律师很多年,见到很多企业的兴兴衰衰。现在投资热,政府也鼓励投资。作为法律人士,我从理性的角度提醒大家,投资确实有风险,而且很多风险也是挽回不了的,甚至有的时候投资错误,除了经济损失还可能有牢狱之灾。投资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优秀的行业;第二,产权一定要清晰;第三,就是公司的治理结构。最近有个演出公司发生了股东纠纷,这说明公司治理的问题,不排除我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聘请的一些职业经理人存在职业道德问题,最终因为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够合理,让他有机可乘。
好项目,门槛就不高
受访嘉宾:百奥维达中国基金合伙人李毅
什么是好项目?什么样的公司我们会投呢?相对来说,我们比较注重中晚期公司的成长,早期的也有。就是说,你不是一个产品,也不是两个产品,而是你的公司有技术平台,这个技术平台可以延伸出很多产品,这样的公司我们就会投。比如说,我们在上海三江投了纳米生物技术,它用了这个技术,可以把很多本来需要注射的像胰岛素这样的药,变成口服的,这是平台技术。稍微知道生物医药的人,都知道生物医药的抗体药物和疫苗都是需要打针的,如果可以口服,对病人来说是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也非常好,所以我们就投了这样一家公司。关键是这个公司有平台技术。
我建议,根据你们(沈阳这家医药公司)项目现在发展的情况,也许可以先找一些天使投资人,因为整个融资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产业链,就是一开始你可能找一些小的机构,小的投资商,到了一定阶段你再找VC,就是风险投资,然后上市投资时,你可以找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