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0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对话蒋凡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小公司吸引人才的优势

  

  记者:我已经注意到许多大公司现在挖人已经挖得相当凶猛了,而且很多的公司现在都缺人,找不到人。

  蒋凡:这其实是对小公司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就是人才方面。小公司如何吸引人才其实是他面临最大的一个挑战。小公司由于它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可能反应速度比较快。这可能是小公司的竞争优势。

  记者:小公司还有哪些优势呢?

  蒋凡:我觉得门槛低是主要的;第二可能就是因为传统互联网,这些公司可能思维方式上有一些转变,小团队里20多岁没有经历过互联网第一批浪潮的人,可能对移动产品的理解会更加容易一点。

  

  从一个工程师

  到创业者需要做功课

  

  记者:从一个工程师到创业者,你认为需要有哪些改变?

  蒋凡:根据这几个月的经验,首先,我觉得作为创业者非常重要的就是必须要经常去跟人交流,做工程师的可能不擅长这个。因为工程师可能专注于技术。现在跟用户交流,跟业内的人士交流非常重要。

  记者:您每天会去约多少人聊,每个礼拜会约多少人聊。你有这样的数字吗?

  蒋凡:因为我们现在这个产品也是在跟用户沟通的过程中,所以每天不光是我,包括我团队的成员每天都会花蛮多的时间去跟开发者交流,也跟业内的同行交流。

  记者:第一是多与外界做沟通,做交流。

  蒋凡:对。可能要从一个更全的角度去思考一个产品,工程师的话,还是集中从技术角度去想问题。如果你要做产品就要考虑到整个商业环境包括用户需求,从各个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

  记者:这方面对你的挑战大吗?

  蒋凡:其实也挺大的,因为我也是慢慢学习。包括去和人交流,也在学习怎样去做一个产品,从创业角度做一个产品。

  记者:还会不会有其他的一些总结?

  蒋凡:作为一个创业者,我觉得可能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还是要找一个比较适合自己团队去做的事情,要踏踏实实去做。

  记者:某个东西会不会是属于某一个团队的机会,如何去判断这一点?

  蒋凡:我觉得这是对于小团队来说很大的一个挑战,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多,冲到这个行业里的人多,风险也就很大。如果移动互联网也会是非常大的市场,其实不管对于小团队来说还是大团队来说一定都有机会发展。

  然后就是组建团队,因为即便是创新工场对于任何创新公司来说,团队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挑战。

  

  怎么组建团队

  

  记者:你当时是怎么组建团队的?

  蒋凡:创新工场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我们自己的团队也招揽了很多人才,有一部分是创新工场帮我们招来的,另外一部分也是借助创新工场这个平台吸引过来的。

  记者:现在,你们团队聚在一起会去想还需要弥补哪些东西吗?

  蒋凡:我觉得还是团队的构成需要好好去弥补的,因为我们可能团队现在偏产品,偏研发这一块,慢慢我们需要运营,需要其他方面一些人才,慢慢让这个团队比较健全,这是我们目前要做的比较大的一件事情。

  (徐志斌 雷建平)